教育新闻

计划保研、考研、留学 大一起这些要提前准备

  对于想要在毕业后继续深造的本科生来说,保研、考研、留学是三条最为常见的路径。上了大学后,如何提前做选择和准备呢?大学期间,五花八门的证书,如何选择考哪个?

  保研

  保研的这部分本科生称为“推免生”,全称“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顾名思义,就是被保送者不经过笔试等程序,通过考评形式鉴定学生的学习成绩、综合素质等,在允许范围内,由本科所在学校推荐,并经招生单位考核后录取为研究生。

  保研是场持久战,要关注绩点和专业排名

  “保研没那么难。”本科就读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岳春阳在2023年9月,通过“预推免”被保送至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专业硕士。

  岳春阳介绍,保研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夏令营、预推免和推免。夏令营一般在大三下学期集中开放。借助夏令营,可以增加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了解,通过夏令营面试后学校会发放offer,即获得了该学校的拟录取资格。预推免一般在八月底到九月底这段时间进行,绝大部分院校都会重新开启报名系统,通过笔面试等方式选拔一批优秀同学为其发放offer。

  正式的推免工作一般每年9月下旬至10月下旬在大四学生中进行筛选。在最终决定推免人选时,学校往往会通过学业成绩、综合素质、面试成绩等因素,按比例确定保研人数,并确定保研名单。大学生推免系统一般在每年9月28日开通,所有保研同学在系统上填写自己已拿到offer的院校,对方院校接收到后便会发送拟录取通知,在系统接受后便完成保研。

  最后,本校会在9月进行推免排名,确定哪些同学能够获得保研名额,只有获得本校保研名额和院校offer后才算成功保研,两个条件缺一不可。“需要说明的是,大部分院校都对本校保研到本校的同学比较友好。如果没能获得目标院校offer,保研到本校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岳春阳表示。

  “保研这条路是需要通过长期努力和坚持才能达成的。我在大一上学期就明确了保研这条道路,并且大学前三年也一直在为之努力。”岳春阳表示,选择保研的同学,除了比拼学习能力外,更要考察综合能力和身心素质。

  其中,“绩点”是最重要的一项。大部分学校都将绩点作为推免时划分排名的主要依据。通过不断尝试与探索,岳春阳逐渐摸索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成绩从大一时的全院第5名,提高至全院第1名,在保研预推免中顺利取得了梦校的录取offer。“保研是场持久战,最好大一的时候成绩就保持在一个不错的水平,否则通过后期补上会比较困难。”

  除专业课成绩外,语言成绩、竞赛获奖、科研经历等也是保研比较看重的能力。“以我们学校为例,推免排名虽然以绩点作为主要依据,但如果获得重大竞赛获奖或者发表论文等可以获得相应的附加分。加分项越多,保研(尤其是保研到外校)的可能性就越大。”岳春阳介绍。从大二开始,在保证学习成绩的同时,岳春阳不断尝试各种各样的竞赛和科研项目。“尽管大部分竞赛都没能取得理想的成绩,但这些经历不仅充实了我的大学生活,也为我未来的比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保研过程中,我觉得按照重要程度排序的顺序是:绩点和专业排名>竞赛=科研>英语>实习。”岳春阳表示,站在大三的关口,她有计划地提升保研比较看重的几方面能力,过得忙碌而充实。最终,这些国家级/市级奖项、论文、课外实践与实习经历,为她的保研之路增添了许多信心。

  考研

  考研,即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由国家考试主管部门和招生单位组织的初试和复试组成。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大学数学等公共科目由全国统一命题,专业课主要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加入全国统考的学校全国统一命题)。初试一般于每年12月举行。

  大三暑假前,利用一切时间为考研打基础

  据教育部网站2023年11月22日消息,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438万。相比2023年的474万,减少了36万人。这也是考研报名人数自2015年起持续、快速增长以来的首次下降。

  社交平台上,分享考研经验的帖子汗牛充栋。来自福建师范大学的叶静蕊在2023年的考研大军中顺利“上岸”北京师范大学英语专业,她也把自己的考研经验分享在了社交平台上。

  “我从高考结束之后决定了要考研。因为不满意自己的成绩,于是在进入大学的前一天便写下了对自己四年后的期许,坚定地希望要去一个更好的平台。大学四年,考研的心一直未变,我太知道自己有多想去看看。”叶静蕊写道。

  叶静蕊从大一开始,就在关注考研要做什么,平时还会去心仪学校的研究生院网站浏览,给自己“打打鸡血”。在大三将考研正式提上日程的时候,叶静蕊反复犹豫了考研的目标院校,最终还是选定了她高考时想考的学校。“从这里我的研途就开始了。”

  “在大三暑假到来前,要充分利用一切时间为考研打基础,见缝插针地从基础学起,看网课、买学姐笔记、自己看书做笔记。在暑假要开始全面背诵……”叶静蕊在帖子中分享着她的考研经验。大四的时候,叶静蕊开始一边实习一边备考。“大四是四年里压力最大的一年,也是一段非常折磨的日子,但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在百万考研大军中,最终也只有一部分的考生能够顺利“上岸”。面对这样的不确定性,叶静蕊选择在大四考研结束等待成绩时,考研求职两手抓,既准备复试也着手找工作,最终收获了好结果。

  “我想对今年的高考考生说,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肯定有人和当年的我一样不甘。但高考不是人生的全部,人生一切都有可能。若是不甘,便努力考研换一个学校。这一路没那么容易,肯定也有焦虑后悔痛苦折磨,但再去努力试试,漫漫研途就有可能上岸。”叶静蕊说道。

  留学

  留学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和国家扩大教育对外活动交流的方针路线。近年来,国家对留学人才愈发重视,确立了“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的新时代留学工作方针,通过出台多种政策,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在外留学人员回国工作、为国服务。

  申请国外高校,绩点、语言和背景经历缺一不可

  本科就读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丁婧琪,不久前刚刚收到了美国康奈尔大学2024年秋季入学的offer。“我觉得国外的机会还是挺多的,尤其对于我们经济学专业,国外的教学资源和实践机会还是很优质的。”

  对于申请外国高校而言,绩点、英语、背景经历缺一不可,一个清晰的时间规划至关重要。丁婧琪在确定要出国之后,就开始通过倒推的方法给自己确定了一个大致的时间框架。大概什么时候要递交申请、什么时候考雅思和GRE、什么时候实习,做到心中有数。“因为语言成绩的有效期都是两年,所以我最早是从大二开始准备考雅思。同时努力提升自己的GPA。”

  对于大多数的国外院校,在申请时都会要求相应的语言成绩。雅思和托福是常见的英语考试,考生需要自行报名考试,成绩的有效期为两年。每个学校对于语言的要求不同,申请者需要提前去学校官网了解。“现在其实大部分的院校雅思托福都是通认的,但从我个人的经验来说,如果是想去英国的话,还是考雅思比较好;如果去美国的话,还是考托福比较好一些。”丁婧琪说道。

  除了准备考试外,大二开始,丁婧琪给自己不同的假期穿插实习。“对于国外院校,特别是美国院校来说,成绩不是评判一个人的唯一标准。所以我还在大二参加了各种商赛,并在假期申请到了一份不错的实习。这些经历虽然不是每一项都最终体现在了申请院校的文书中,但是我从中积累出来的一些能力,对未来的工作都是有一定帮助的。”

  “我认为美国高校的招生官,在审核学生申请的时候,会非常看重申请者和这个program的匹配程度。招生官会从你所有的经历里面,包括本科课程、实习经历等等,去判断申请者是不是真正对这个program有想要学习的热情。”丁婧琪强调,“留学是一个双向奔赴的过程,或许那些拒绝你的学校只是认为你的背景和这个专业并没有那么契合,不是因为你不够好。能发offer的学校都是适合你的,双向选择才是最好的结局。”

  面对多条升学道路,什么样的学生适合出国留学呢?在丁婧琪看来,适合是最重要的。“首先是家庭条件是否允许,你的留学不能为你的家庭带来特别大的负担。”丁婧琪说道,“此外,想要出国留学的人应该是对外面的世界有好奇心,或者说想要去体验不同的人生经历。我觉得这类人是适合留学的。”

  考证

  考证被不少大学生看作职业发展中必须要做的事。一张有含金量的证书,不仅是大学生们所具备能力的证明,也是未来求职时的优势。比如,不限专业可以考的英语四六级证书,普通话证书,教师资格证,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与专业相关的翻译证、会计证、法律职业资格证,等等。

  明确目标和方向,“行动起来”很重要

  进入大学,面对“眼花缭乱”的证书,该如何下手?

  “证书是同学们所具备能力的证明,也是未来求职时的优势。”北京科技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刘春提到,大一新生初入大学,要做好生涯规划,为未来的选择打好基础。在理论课学习上,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软件的相关证书、科技竞赛类的获奖,是个人能力的充分证明,是应该积累的。

  另外,大学里不同专业也有对应的证书,比如法学专业的学生可以考法考证书;经济类的学生可以考证券从业资格证;还有部分学工科女生如果未来想从事文字类工作,还可以考专利代理师资格证。再比如教师资格证,如果未来打算从事教师职业,也可考虑在校期间考证。

  刘春提到,大学期间学生还可以参加竞赛,不同学院、不同学科对应的竞赛项目不同,大概包括学科类竞赛和科技竞赛两类。“参加竞赛的最直接收获是取得获奖证书,有利于毕业之后找工作。但其实上,竞赛对于学生的成长帮助比体现在简历上的意义更大。”

  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无论是求职还是读研,其所具备的有别于其他人的能力就是从在校期间的各种经历锻炼出来的,竞赛就是其中一个方面。其一,参加竞赛能补充课堂之外的知识,其二能锻炼动手能力,这些经历可以提升学生多方面的技能。“以我们学校为例,智能车和机器人团队是很有名的科技创新团队,其中走出来的学生无论是求职还是去深造,都非常有优势。”

  “大家可以去考证,考证之前最好规划好自己要做什么。”刘春建议学生在考证问题上不要盲目跟风,最好确定好目标和方向,然后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才知道应该考什么证书。但她同时也指出,大多数学生初入大学,没有明确目标和方向,还处于迷茫的状态,如果处于这个阶段,可以先去尝试。

  “做好时间规划,行动起来比较重要。”刘春表示,“现在部分大学生焦虑的原因之一是想的多,做的少。希望大家在没有想明白的状态下时,尝试着去做一些事儿,增长见识的过程,也是帮助自己寻找目标和方向的过程。”

  另外,她建议学生在学习之余多参加学校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相关活动,对于低年级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非常有意义。“所以,我们就业指导中心特别关注大一新生的教育。”

  考公考编

  “考公”一般指公务员考试,包括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3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即“国考”,以及地方公务员录用考试,即“省考”。“考编”意为考取事业单位的编制名额,即通过考试获得具有编制的工作。考公和考编考试具有相似性,一般都包含笔试和面试。近年来,大学生考公考编热,其背后体现的是学生追求一份稳定工作的价值观。

  考公考编涉及择业观,建议学生多参加实践后再作决定

  近年来,考公考编热,每年的国考、省考、事业编吸引了很多大学生们报考。北京科技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刘春建议,想考公考编的学生首先要了解相关信息,结合制定的目标,了解目标岗位的招聘需求,往年招聘形势,评估自己的成功性。另外,要制定好学习计划,低年级的学生可以先结合专业去实践中体验、历练,通过对自己和社会有了基本的认知后再定目标,在充分信息的基础上做适合自己的决定。

  刘春指出,考公考编涉及学生择业观的问题,其背后体现的是学生追求一份稳定的工作的价值观,还有部分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选择去央企、国企,也是觉得稳定。实际情况很复杂,每个学生个体可能都不一样,有些学生是家人要求考,还有一部分学生面临就业没有求职的信心,觉得找不到好工作,就像身边其他同学一样加入到考公考编队伍中,处于跟风状态。

  “我们现在一直在做择业观念引导,尝试让大家扭转这种观念,比如考公考编,我们在低年级就设有职业规划课程,告诉大家如何正确看待考公考编。”刘春认为,学生应首先明确考公考编的动机,其次,无论是参加国考、省考,要提前了解所要报考岗位往年的报录比,竞争形势,预判自己考上的可能性有多大。如果说没能“上岸”,下一步给自己留的退路是什么?

  刘春提到,大一新生刚刚入学,其实对考公考编只存在模糊的概念,毕竟时间太早也不会准备考试,所以,对于大一学生来说,最好的方法是去多参加实习和社会实践,利用好暑假寒假等假期去企业看一看,去体验,当接触了真实市场、对职业有了认知后,会形成自己的就业观。她同时表示,大一学生还可以利用好校内资源,比如学校的各种科技竞赛、社团活动、勤工助学岗位等等,“只要去体验了,一定会有收获。”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新京报 作者:徐彦琳 苏季 责任编辑:微微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