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闻

孩子爱上“盘手串”家长应该怎么办

  问题三

  孩子变“佛系”究竟好不好?

  青少年要敢于乘风破浪披荆斩棘

  北京市鲁迅中学教师 王晶

  “双减”之后,“教育内卷”还存在一定惯性,孩子们面临的压力并未完全消失。如何劳逸结合,找到学习和放松之间的平衡?最近在中小学生间流行的“盘手串”似乎成了这个平衡点。有些孩子说,此举能令他们放松,甚至变得“佛系”。那么,孩子变得“佛系”究竟好不好?我认为,这种态度需要客观看待。

  近年来,社会普遍在关注“教育内卷”现象,却很少注意到,一些“佛系”学生也在悄悄生长。从好的方面来看,这部分学生温和谦让,随和的他们能够轻松地融入团队、和同伴和谐相处。不过,从另一方面来看,这部分学生明显缺乏竞争意识,小小年纪干什么都无所谓,学习成绩差也不在乎,觉得顺其自然就好,做事慢慢悠悠、拖拖拉拉更是常态。相比之下,他们的家长很着急,觉得自己的孩子没有努力的方向,缺乏奋斗目标,做什么事都提不起精神。

  据我观察,“佛系”学生大概有两种情况:第一种,这部分学生家庭条件比较好,孩子从小没吃过苦,想要什么家长就给什么,他们不需要努力便能轻而易举地心想事成。曾有家长跟我反映,自己的孩子从不缺钱,就是缺乏奋斗精神,遇到困难时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克服而是怎样逃避,在学习上尤其如此;第二种,有些孩子并非真的“佛系”,只不过是把“佛系”当借口,他们没有找到学习方法、做事规律,当现实不如人意时,便用这个外壳来保护自己,背后隐藏的其实是孤独与自卑。

  前者也好,后者也罢,无论属于哪种情况的“佛系”,我觉得都需要进行正确引导。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里早就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国家强盛离不开青春活力,青少年就应该有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当然,我们引导的目的并不是让这部分孩子也“卷”起来,而是帮助他们早日确立人生目标,成为在某个领域能独当一面的栋梁之材。

  对于缺乏奋斗目标的“佛系”孩子,家长可以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日常的家务中来体验劳动的辛苦,也可以带领他们多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去体会生活的艰辛。这样不仅会让他们更加珍惜现有的幸福生活,也会让他们切身感受到自己是被需要的,自己的点滴“奋斗”对家庭的和谐、社会的进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作为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孩子们一定会耳濡目染。

  至于拿“佛系”当幌子的孩子,其实他们并不是不想参与竞争,而是“怕输”心理在作祟。如果家长给他们制定的目标太过高远、遥不可及,他们就会仰天长叹,甚至会给自己一种心理暗示:既然拼尽全力也达不到想要的结果,还不如“躺平”算了。这样,会导致他们一遇到困难就有意逃避。家长一定要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帮助他们制定合理的目标,成为他们前进道路上的陪伴者、引导者,因为只有让他们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才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进取心。

  孩子们的兴趣爱好不尽相同,有的擅长数理化,有的喜欢唱歌,有的乐于跳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只要不断引导、鼓励孩子去发现自己擅长做的事,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自信,自然也就增强了竞争力。慢慢地,孩子就会脱胎换骨,变得敢于乘风破浪,披荆斩棘。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微微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