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闻

孩子爱上“盘手串”家长应该怎么办

  问题二

  爱上“盘手串”会有不良影响吗?

  留意“小癖好”但无需过度关注

  黄冈中学北京朝阳学校校长 牟成梅

  就像2022年突然之间中小学生都会唱《孤勇者》一样,2023年中小学生又开始“盘手串”了。想想自己的学生时代,小学时收集过水果糖的包装纸,中学时用彩色线绳编各种花式的手链。网上也有人吐槽,在学生时代玩儿过“转笔”、抄过“歌词本”……这些不同年代在学生中流行的“小癖好”,从未像“盘手串”这样引发社会关注,究其根本,是因为当今小学生的这个爱好原本是中老年人的“专利”。那么,爱上“盘手串”会不会有不良影响呢?

  近来,我针对这种现象做了一些调查,结果表明:多数中小学生“盘手串”也就是一种“小癖好”,或者可以说是一种从众的举动。其原因与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心理特点有关:一方面,中小学生喜欢模仿,容易跟风,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也是他们的一种社交方式;另一方面,这个阶段的学生处于心理飞速成长期,他们的喜好有较强的不稳定性和可变性,一段时间之后,他们的兴趣爱好也就会转向,就像中小学生先是喜欢唱《逆战》、后来又喜欢唱《孤勇者》一样。

  虽然“盘手串”“转笔”等“小癖好”都会在风靡一时之后转向,但总是会有新的“小癖好”来替代。“癖好”虽小,本身也无特别明显的优劣之分,却也需要家长和老师适当留意,注意引导,才不至于跑偏。

  首先,安全是第一位的。家长和老师应关注这些“小癖好”本身是否具有伤害性,有没有安全隐患,既要考虑到身体健康方面的,也要考虑到思想意识方面的。在安全这个问题上,家长和老师必须把好第一道关。如果就是“盘手串”“转笔”这样的“小癖好”,我认为无需过多关注,只要留意观察、及时引导就好。如果确实存在安全隐患或风险,那就需要家长和老师及时纠正、指导,甚至制止。

  其次,从众可以理解,但是攀比不能认同。一些“小癖好”能流行,主要是因为中小学生希望与同龄人交朋友,保持友谊,渴望成为群体中的一员,而共同的“小癖好”就成了他们的一种社交方式。这种“从众”满足了他们的安全需要及归属需要,以得到大多数人的心理认可和接纳,从而消除他们由于与众不同而产生的焦虑,为他们的进一步交往和参与群体生活创造前提,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这是“从众”的积极一面。但是,当中小学生的这种“从众”变成了一种不切实际地同强于自身的一方进行盲目比较,比如“盘手串”变成了对手串款式、价值等方面的盲目比较的时候,就会形成一种“负性攀比心理”。面对这种“负性攀比心理”,家长和老师就需要通过引导小学生建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和充分发挥老师、家长的示范作用,营造良好的家庭(或班级)心理环境与氛围,在民主和谐的心理氛围中培育中小学生自信、开朗与积极的心理品质。

  第三,适时、适宜才是“小癖好”免遭嫌弃的关键。类似“盘手串”的“小癖好”虽然无伤大雅,但是,上课盘、写作业盘、睡觉也盘就很难得到家长、老师的支持。掌握好了“什么时间玩儿”“怎么玩儿”,家长和老师是不会反对中小学生的这些“小癖好”的。说到底,这就是时间管理和规则意识的问题。在中小学阶段,我们经常会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学习时间管理。所以,面对“盘手串”盛行的局面,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民主、平等的方式,比如召开主题班会等形式,让学生展示“盘”的花式,讨论“盘”的规则,约定“盘”的时间,这样适时、适宜地“玩儿”,才不至于影响成长与学习。

  谁的学生时代还没点“小癖好”或“习惯性举动”呢?其实,我们无需过度关注是“盘手串”还是“转笔”,重要的是家长、老师与学生的有效沟通和良性互动。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微微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