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不醒的困惑 儿童日间睡眠过多怎么办?
随着中小学校新学期的到来,工作学习陆续进入了繁忙的阶段,睡眠门诊也接诊了一大批有着各种睡眠问题的儿童,其中大部分孩子是因为上课犯困打瞌睡前来就诊。
白天上课睡觉,学习成绩跟不上.....为什么有些儿童容易出现白天睡眠过多?造成日间嗜睡的原因有哪些?出现这种情况应该如何应对?诸如这些很多家长共同关心的问题层出不穷。
今年世界睡眠日的主题是“良好睡眠,健康之源”,一同来关注有关儿童日间嗜睡的问题。
儿童正常的睡眠需求是几小时?
儿童的健康成长,生长发育离不开良好的睡眠,儿童和青少年的睡眠需求因年龄不同而有所区别。睡眠时间的常规推荐如下:
0-3月龄婴儿为14-17小时;
4-12月龄婴儿为12-16小时;
1-2岁幼儿为11-14小时;
3-5岁儿童为10-13小时;
6-12岁儿童为9-12小时;
13-18岁青少年为8-10小时。
上述时间范围是绝大多数儿童及青少年的推荐睡眠时间,但仍有个体差异。如果不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及日间活动,有的孩子睡眠时间长短稍有差异也是可以接受的,家长不需要特别担忧。但若影响到日常活动及工作学习,家长就要引起重视及时进行干预调整,必要时可以至医院寻求专业医师的帮助。
日间睡眠过多有哪些原因?
儿童及青少年的日间容易犯困打瞌睡,以下一些原因需考虑:
首要原因是睡眠不足。随着学业的日益繁忙,以及有的儿童青少年个人睡眠卫生习惯不良,喜欢长时间沉迷于电子产品,睡前看电视打游戏,做作业拖延时间熬夜做作业等,往往令很多孩子不能在夜间适当的时间入睡,而第二天又要早起上学,一整夜的睡眠时长并没有满足上述年龄对应所需要的睡眠需求,夜间睡眠时长不足造成次日的日间嗜睡,影响日间的学习生活。
其次是睡眠觉醒时相滞后障碍。其特点是相对于常规的作息时间,呈习惯性地睡眠时间延迟。当孩子需要在忙碌的上学日晚上获得足够睡眠时间时,往往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入睡,而当次日需要准备起床上学时,又很难在需要起床的时间内完全清醒。生物钟的紊乱也引起了次日日间的精神不佳及嗜睡,在大龄儿童和青少年中可能表现为经常迟到、缺课、成绩下滑甚至抑郁、逃学,而不是表现为睡眠本身的症状,有的甚至引发安全问题。
第三,睡眠相关呼吸障碍,诸如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及睡眠相关通气不足。其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是儿童比较常见的疾病,是指在睡眠过程中频繁发生部分或完全上气道阻塞,扰乱儿童正常睡眠通气和睡眠结构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患儿往往在夜间出现打鼾、呼吸暂停发作、睡眠不安、遗尿、夜惊、梦游、磨牙等。而在白天这些患者往往有觉醒困难、情绪变化、注意力不集中、学习障碍、白天嗜睡等。可以行睡眠监测明确诊断。
第四,发作性睡病。发作性睡病属于一种比较严重的罕见病。患儿经常出现严重嗜睡,包括在进餐、谈话、体育运动或社交活动中入睡。典型的症状包括日间过度思睡、猝倒、入睡前幻觉、睡眠瘫痪。诊断发作性睡病需要有针对性地采集病史和体格检查,完善睡眠监测及多次小睡潜伏时间试验来明确。
第五,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其特征是睡眠期间周期性出现重复性肢体运动,伴有临床睡眠障碍或日间嗜睡,且不能用其他睡眠障碍或病因来解释。此病诊断主要基于多导睡眠图结果。
第六,合并原发疾病诸如贫血、心脏病、恶性肿瘤、脑炎、颅脑肿瘤等。可以进行相应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测等鉴别。
第七,精神障碍相关嗜睡症。抑郁、双相情感障碍等精神障碍患者也常有日间嗜睡主诉。有些合并食欲或体重改变、乏力感、注意力不集中等。睡眠障碍原因诊断不明时,可能需要精神病学医师协助治疗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