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情报

直播间秒杀活动为何总抢不到?调查:看似秒杀,实为引流

    平台制定自治规则

    奖罚分明落实责任

    实际上,为加强网络直播营销活动监管,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直播营销新业态健康发展,相关部门和相关平台采取了各种措施。

    2020年11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加强网络直播营销活动监管的指导意见》,对网络直播营销中虚构交易或评价、网络直播者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等不正当竞争问题,要查处实施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仿冒混淆、商业诋毁和违法有奖销售等违法行为。

    2022年7月,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规范网络直播营销行为的通知》,明确严禁在网络直播中传播(采用)通过“刷单”“炒信”“好评返现”、谎称现货、虚构预订、虚假抢购、编造用户评价、虚构或者篡改关注度、浏览量、点赞量、交易量等交易互动数据等方式误导、欺骗消费者,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营销宣传。

    电商平台也在发力。如《淘宝直播平台管理规则》明确禁止通过刷单、炒作等形式对直播的赞、评论、分享等数据造假或作弊,包括但不限于粉丝数量、推广效果数据。对违反者予以警告并下线直播,删除直播内容。一般情节每次罚3分,冻结直播权限24小时;情节严重者每次处罚10分,冻结直播权限30天。

    某平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其所在平台严厉打击刷粉刷量、流量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平台设置健全账号异常涨粉监测机制,不断清理“僵尸粉”等虚假粉丝;还通过风控策略、风控模型等发掘并打击网络黑灰产。如确认存在相关行为,将视违规程度予以粉丝移除、屏蔽拦截或账号封禁等处罚。

    多项政策措施之下,为何刷直播数据行为仍然屡禁不绝?

    杜乐其分析,平台治理能力相对有限,并且商家开设直播间的投入成本低,可能存在同时开设多个直播间的情形,增加平台监管成本;现有技术手段相对落后,不足以支持平台在短时间内精准发现数据流量造假行为并予以打击。此外,数据造假在一定程度上能给平台带来流量和利益,作为利益共同体的平台,可能出于对经济利益的追求而放任数据造假的行为。

    “涉事商家和接单客户法律意识淡薄,没有意识到刷数据造假行为的危害和个人可能因此受到的处罚。监管执法资源或能力的欠缺,也在一定程度上为直播数据造假行为创造了空间。”杜乐其说。

    在他看来,平台在治理直播数据造假过程中应当发挥重要作用。他建议,相关平台制定合理的自治规则,对于诚信经营、数据流量真实的优质商家进行正向激励,在主页给予其更多的推荐率和曝光率;对于数据造假的商家进行反向惩罚,减少推荐率和曝光率。制定商家和主播在直播带货行业的准入标准并严格执行,且不定期对直播行为予以动态监控,并及时向相关监管部门报送违法信息。

    从监管部门的角度,陈音江认为,相关部门要对数据造假问题加大监管力度,采用科学技术手段提升监管能力水平,一旦发现企业存在数据造假问题,要依法进行严厉惩处,并向社会公开曝光。

    “消费者也应用好法律赋予的权利,对数据造假等行为坚决抵制,用市场的力量倒逼经营者的经营行为合法规范。同时,立法与司法裁判也需要跟进,让违法失序行为及时被规制。”朱晓娟说。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 责任编辑:微微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