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诈骗黑手伸向老年人 护住“钱袋子”谨记这几点

    当前,一些不法分子将目光投向老年人群体,导致涉老年人诈骗刑事案件呈现出新特点。据悉2017年1月至2022年6月,北京西城法院审理涉老年人诈骗案件共计19件,其中涉诈骗罪7件、合同诈骗罪2件、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10件,被害人、投资人多达1200余人,涉案金额高达4.6亿余元。

    涉老年人诈骗犯罪性质恶劣、侵害对象特殊、追赃挽损难度大,给老年人造成经济损失和精神痛苦,严重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和家庭和谐。在梳理、分析之后发现,当前涉老年人诈骗主要有八类常见类型

    一是“投资理财”骗局:犯罪分子打着“国家扶持”“政策补贴”等招牌,虚构理财项目或夸大投资收益,承诺“低风险、高收益”,吸引到投资后直接携款潜逃,造成老年人血本无归。 

    真实案例:

    近日,一位七十多岁的阿姨来到农行上海黄浦国货路支行,向工作人员咨询将数字人民币钱包升级为一类账户并提升限额的业务。工作人员接触中发现,阿姨连手机操作都不是很熟练,却一心想要升级数字人民币钱包,似乎另有“隐情”。在这样的情况下,银行方面选择报警。民警与银行工作人员共同劝阻阿姨,并介绍了许多相关的案例,告知阿姨一旦陷入骗局可能会产生的经济损失,最终在反复询问和耐心劝导后,阿姨放弃了钱包升级和提升额度的想法,避免了经济损失。

    二是“以房养老”骗局:犯罪分子以“以房养老”为名,诱骗老年人办理房产抵押,然后恶意利用公证、仲裁和诉讼等方式或者使用暴力、威胁以及其他手段非法占有老年人房产,造成老年人无家可归、身负巨债。

    三是“保险代办”骗局:犯罪分子冒充医院、银行、保险公司等机构的工作人员,利用老年人渴望晚年生活有所保障的急切心理,谎称可以代为补缴“社保”,收取“材料费”和“办事费”。

    四是“文玩收藏”骗局:有些犯罪分子以帮助老年人拍卖其收藏的粮票、邮票、错版人民币等“老物件”为诱饵,虚构高价,诱骗老年人委托代为拍卖,收取 “拍卖费”和“服务费”;有些犯罪分子将公司的劣质工艺品冒充为高档收藏品,虚假承诺短期内会大幅增值且公司会高价代售或回购,诱骗老年人高价购买;有些犯罪分子合并“连环套”,先以高价拍卖为诱饵,吸引老年人到公司面谈后再推销劣质工艺品,实施“骗中骗”。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人民日报 上海黄浦 作者: 责任编辑:微微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