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闻

三字经古诗词讲解 发掘传统文化中的“宝藏”

    当今时代,生活节奏加快,静下心来阅读经典书籍变得十分困难。随着“双减”政策的顺利实施,小朋友们拥有更多地课余时间进行广泛阅读,而选择什么样的书籍阅读又成为重要问题。近日,共和新路街道图书馆为青少年读者提供了一次走进经典启蒙读物《三字经》的学习机会。12月12日下午,可可老师带领小朋友们一起阅读《三字经》这一古代小朋友们的启蒙读物,在帮助小朋友们了解《三字经》的同时,引导他们能发掘传统文化中的“宝藏”。

《三字经》解读

    可可老师通过孔子学生陈亢与孩子孔鲤间的对话引出古人对“经”和教育的重视。与现在不同,古代小朋友在8岁时入“小学”,学习识字,在15岁时入“大学”,学习儒家经典。本次活动所要阅读的《三字经》属于“小学”,也是中国古代的经典之一。《三字经》以三字为一句,简短精悍,因而读起来朗朗上口。以“人之初、性本善”开头,讲述了古代的三纲五常、五谷六畜、七情、四书五经、先秦诸子和历代故事。而可可老师所引导阅读的则是《三字经》的第一、第二部分,即古代“教”与“学”的关系和古代的伦理秩序。

教学相长

    在引导阅读过程中可以发现,《三字经》会选择一些经典的古代名人故事来佐证观点。如使用孟母三迁和窦燕山的典故来说明为孩子营造好的学习环境的重要性,也进一步说明父母教育对孩子学习的影响。而孔融让梨和黄香温席两则故事则展现了古代对于“孝道”的重视,也就是对于“礼仪”的重视。在分享过程中,可可老师推荐学生们阅读《世说新语》一书来探索魏晋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

    最后,可可老师指出给大家讲《三字经》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大家回到过去、模仿这些行为、言语,而是发掘古代文化中的宝藏。尊师重道、尊老爱幼、勤勉学习。前来听课的家长和小朋友都对此表示赞同,也希望街道图书馆能开展更多的与国学相关的书籍分享活动。

    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

    本此阅读将对《三字经》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原文、注释进行学习。阅读前需知晓两部分的主要内容,第一部分讲述古代“教”与“学”的关系,第二部分讲述古时的伦理秩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彼此差异不大,后来因为生活和学习环境的不同,差异愈来愈大。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如果不及早接受良好的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随着环境的影响而改变,所谓先入为主,不可不慎!至于教育的方法,则应注重专心及定力的培养。课业的选择,要以专精为主,不要贪求广博。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古时候孟子的母亲,为了寻找一个对孟子有益的教育环境,不辞辛劳搬了三次家(从坟场附近搬到市场边,再三迁至学校旁)。有一次孟子不用功,逃学回家,孟母当着他的面,将织了一半的布匹剪断,以此告诉儿子学习不能半途而废。五代时,有位叫窦禹钧(又称窦燕山)的人,遵照圣贤的教诲来教育子女,因此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光耀门楣。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生育子女,若只知道养活他们而不去教育,那是做父母的失职。老师教导学生,不只是知识、技艺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教导学生做人处世的道理,使学生能够与人融洽相处,做事有方法,活得健康愉快有意义。因此对于学生的要求一定要认真严格,不能偷懒念情,才能教出好学生。为人子女如果不用心学习就不对了,年纪小的时候,不肯努力用功学习,等到年纪大了,还能有什么作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一块玉石,如果不经雕琢,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具。人也是一样,如果不通过学习,就无法明白做人处世的道理。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做子弟的,要趁着年少的时候亲近良师、结交益友,好好学习待人、处事、应对、进退的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黄香是东汉江頁人,他九岁的时候,就懂得孝顺父亲,夏天天气很热,他就用扇子先将父亲的床铺扇凉,再请父亲就寝;冬天天气很冷,他就先将父亲的被子睡温暖,再请父亲安睡。这种孝顺的行为,是每一个为人于女所应当尽的本分。东汉未年的孔融,才四岁的时候,就晓得礼让兄长,将大的梨子让给兄长吃,自己选择较小的。这种尊敬兄长、友爱兄弟的美德,应当及早教育培养。

    通过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原文和注解阅读,可以发现《三字经》作为启蒙读本,常使用口耳相传的民间故事,在以上两部分中就有“孟母三迁”、“黄香温席”和“孔融让梨”,以下将简要讲述前两则故事,作为补充。

    “孟母三迁”:

    孟子的母亲,世人称她孟母。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他的母亲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孟子学习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孟母说:“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等孟子长大成人后,学成六艺,获得大儒的名望.君子以为这都是孟母逐步教化的结果。

    “黄香温席”:

    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人,是江夏人。年纪才九岁的时候,就已经懂得孝顺长辈的道理。每当炎炎的夏日到来时,(黄香)就用扇子对着父母的帐子扇风,让枕头和席子更清凉,并使蚊虫远远地避开黄香双亲的帐子,让父母可以更舒服的睡觉;到了寒冷的冬天,(黄香)就用自己的身体让父母的被子变得温暖,好让父母睡起来时觉得暖和。因此,黄香的事迹流传到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上海热线 作者: 责任编辑:微微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