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闻

交了几十万学费,这些国际校家长决定让孩子“重回高考”

    要幸福指数还是竞争力

    和黄鹏一样,女儿在朝阳一所国际学校的杨爽还在谋划,并在近期将自己朝阳区的房屋挂牌上架。

    杨爽是坚定的“鸡娃妈妈”,促使她想转回公立校的原因,除了去年刚刚积分落户到北京外,今年一次数学杯赛的成绩也让她意识到孩子与公立校孩子的差距。“在家一共模拟了两次考试,第一次45分,第二次50分”。杨爽说,尽管这个竞赛属于偏重于奥数竞赛,但是很多公立校的学生,都说这个题目属于简单的。

    在这样一个充满教育“焦虑”的时代,公立学校与国际学校教学的差距让杨爽不能忍受。“语文数学不好可以在外面报班补,按理说一直浸染在英语环境的孩子,英语应该好,但结果英语成绩与报班参加新东方等课程的孩子也有差距,这就不能理解了。”

    另一方面,对于杨爽而言,孩子始终要在国内发展,随着国外归国人数的激增带来的海外学历溢价缩水,也让她重新审视是否有必要走这样一条国际化路线。

    教育部数据显示,2010年时出国留学生人数与回国人数比例约是2:1,而到了2018年,回国人数占到了留学总数的78%,绝大部分留学生都会选择回国。既然如此,对于一部分家长来说,本科阶段一张985、211的文凭,研究生阶段再去国外读书,这样的搭配方式也许更能为孩子的未来增添竞争的砝码。

    在这些对孩子寄予希望,又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家庭看来,国际学校是有优势的:双语教学,且在校内就有大学申请指导,可以更好衔接国际名校,比起国内先经过小初高,再到高考申请国外大学,要轻松太多。另外,在师资配比上对比公立校一个班级三四十人的体量也有很大优势,通常小班教学,一个班级不超过20人,由主、副班主任两人带领,可以更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事实上,这也成为大多数并非追求“藤校”的鸡娃国际家长最初的初衷。但杨爽显然更急迫一些,她属于国际学校中追求极致精英教育中的一类家长画像。“国际学校的幸福指数高一些,但升学和未来竞争力才是核心。”为此每个周末或者下课后的时光,杨爽都会带着孩子奔走在语数外各种辅导班的现场,还要学习击剑、象棋、太极、街舞、游泳等课程。

    在拿到北京市户口后,杨爽动了转轨公立校的想法。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经济观察报 作者:李静 责任编辑:微微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