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新生家长开学第一课 迈好小学第一步

 

 

当家长牵着孩子的那双小手从幼儿园到小学,他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学生时,孩子即将面对的是各种新奇与可能的不适应。从较为宽松自由的幼儿园到严谨的知识学府,孩子应该如何面对这种转变,家长又能在孩子人生起步的阶段做些什么帮助自己孩子呢?

陈小文主任长期担任小学校长,富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相信他的分享会对一年级新生家长具有指导意义,帮助家长陪伴孩子,迈好小学第一步!

主讲人:陈小文

上海市静安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主任 高级教师

内容提要:

从家长常见的幼小衔接误区切入,帮助他们认识到:小学起始阶段,帮助孩子做好身体素质准备、生活能力准备、学习习惯和兴趣准备才是家长最重要的功课,而家长的规则建立、榜样示范、心理建设,是帮助孩子迈好小学第一步的重要保障。

讲座提纲:

总有不少幼儿园的家长问:我的孩子究竟要学些什么,才能自信面对小学学习?

也有不少一年级咨询:明明孩子在此之前已经学了不少了,为什么他还是在学校中发生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

大家或许已经发现,这些问题的核心词都是“学”,对于幼小衔接,大家常常过度聚焦于知识学习,似乎幼小衔接就是知识衔接。其实,决定孩子成长道路宽度和长度的,知识量只是一部分,而身体素质、生活能力、学习习惯、学习兴趣,才是支持孩子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 身体素质好,才能让求学的步子迈得更稳健。

别人家的孩子上课两眼放光,孩子上课总说累,两眼迷茫,不是窝在座位里,就是趴在桌子上,写字更让人头疼,没写几个字就嚷嚷着手酸……其实,我的孩子上学前也学了不少呀,这是怎么回事呢?

学习,是一件高能耗的工作,大脑需要消耗很多的能量,这需要强大的心肺系统支撑,端坐、书写,需要一定的体能、灵活的肌肉群支撑,这些都要求我们拥有良好的运动习惯和能力。

但是,缺少对日常体育锻炼的重视、运动能力不达标,存在于很多孩子身上。

建议1:参照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了解孩子运动能力现状

建议2:通过《国家学生体育健康标准》,对孩子运动能力发展建立指标参考

建议3:父母带头,开展适合居家环境的各类体育活动、游戏项目

二、 自理能力好,让孩子逐渐感受责任,学会承担。

家长们说:穿衣吃饭,这些都是小事,孩子是学生,学习才是大事,才识他的职责。孩子是学生,所以他的任务就是学习。他们已经够辛苦了,这些小事我们能帮着干点儿就干点儿呗。

学习是一个系统,需要各方面的能力来支持,比如自理能力。自理能力,不仅意味着孩子能够料理自己的生活,管理好自己的学习用品,更意味着在发展自理能力的过程中,他逐渐变得更有条理,能够掌握自己的生活,并形成“这是我的事儿”,从而提升自制力、意志品格,任何的一项不仅对学习,更对人生成长有着重要意义。

建议1:按照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原则,评估孩子的生活自理水平

建议2:在家庭中开辟尽可能多的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场

建议3:从背书包、理文具、记作业开始,着手培养学习自理能力

建议4:帮助孩子学会安排时间。

建议5:家长积极指导、耐心鼓励,以身作则,让孩子体验掌握生活、安排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

三、家庭能让学习大不同,激发兴趣、学以致用,让孩子更爱学习。

家长很焦虑:孩子的学习成绩总是没有起色,是不是我们给他学习得太少了?不,很有可能是孩子的学习兴趣没有被激发,家庭生活也可以变身为不同于课堂的学习,让孩子获得新的学习感受。

建议1:建立大学习概念,结合家庭生活,建立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探究乐园,植物园、动物园、小农场……

建议2:在探究乐园中,观察、记录、运算、想象等活动,培养孩子的学力。

建议3:通过亲子阅读、家庭阅读,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建议4:家长成为探索的伙伴,培养孩子的科学意识、科学精神。

四、从细节入手建立有效规则,是所有教育的保障。

家长说:我们很重视教育的,一直和孩子讲道理,他就是不听。怎么办?

No,道理不是靠说的,而是从细节入手,不断实践,不断提升。

建议1:规则,从孩子的日常生活入手,从细节入手,做好点滴,循序渐进。

建议2:建立的规则,利于操作,便于自我检查和改正。

建议3:和孩子共同议定规则,激发执行规则的内在动机。坚守规则对孩子而言是一次自我挑战,对孩子的不适、反复充分予以理解。

建议4:家长对规则的遵守,比任何对规则的解释和说教更有力,让孩子更信服。

五、宽容、理性的家长,更容易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爸爸坚定地说:我是数学高才生,我孩子的数学必须和我一样优秀!

妈妈深情地说:我所有的希望,就是希望孩子能够学习好!

建议1:孩子的成长需要时间,所以帮助孩子在过程中逐步适应,而非聚焦结果而忽视过程。

建议2:孩子是独特的个体,不用别人家的孩子和自己孩子进行简单类比。

建议3:发现孩子的微光,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表扬,不无限自夸;批评,不伤及自尊;表扬和批评都不能贴标签,都要聚焦具体的行为。

建议4:面对情绪风暴,家长一定要守好安全低限,吼爸吼妈往往是造成低自信孩子的根源。

建议5:家长的价值不必与孩子捆绑,只有我们敬业工作,热爱生活,孩子才能汲取到源源不断前进的力量。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上海热线 作者: 责任编辑:先加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