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闻

揭秘!尖子生都有5个好习惯这样做成绩蹭蹭涨

揭秘!尖子生都有5个好习惯,告诉孩子:这样做,学习成绩蹭蹭涨

  寻找解题途径

  方法一般有三种:

  •   一种是“由因导果”,可以表述为:“已知→可知→可知……”,最后到达结论。
  • 第二种是“执果索因”,即结论←需知←需知←……“。这样一层一层的追下去,直到追到已知条件全部有了为止。这样。已知条件和要求结论之间的道路就打通了。
  • 第三种是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题目,就需要我们用前两种的综合办法,以尽量缩短条件与结论的距离。即一方面从已知条件推出一些可知的中间结果,另一方面根据题目的要求分析出一些需知的中间结果。

  需知与已知一旦统一,则可得到解题的途径。在寻找解题途径中,要广泛联想与这些条件和结论有关的概念、公式、法则和方法等。联想过去是否解过和与此相同或相近的题目。

  那时是怎样解的?如果能联想起有关的旧知识,即与此题相应的规律原理、原则、公式就会浮现在脑海中,使解题的思路更加开阔。联想越广,跨度越大,得到的解题效果也越佳。

  有时因为题目较复杂,为了思考方便,也可以把审题的过程画成简图。这实际上是一个运用学过的知识,把题目加工、改造的过程。经过加工,思路明了,解题捷径就会出现在眼前。

  03

  正确解题

  经过前两个步骤,已经寻得解题的途径,判定了解题的方案。但在实施时还要注意解题的保质保量。

  要做到这点,解题的步骤必须按部就班,一步步演算。书写规范化,格式明了,表达准确。要做到这点,必须要有扎实的基础。

  除此以外,在解题中,重要的知识点应写出来,繁题要简写,简题要详写。

揭秘!尖子生都有5个好习惯,告诉孩子:这样做,学习成绩蹭蹭涨

  04

  注意检查

  就是回过头来再检查一遍,看看是否题目要求的解都求出来了,有没有漏解。是否求出的解均符合题目的要求,有没有错解。检查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一环。

  检查的方法很多:

  第一种是步步检查法。即从审题开始,一步步检查。这种方法可以检查出计算、表达上的错误。

  第二种是重做法。即重做一遍,看结果是否一样。

  第三种是代入法。即将计算结果代入公式或式子看看是否合理。

  同时,还要注意锻炼一题多解、一题多想。比较归类的解题习惯,不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勤抓课堂笔记

  记笔记是为了学,为了懂,为了用。记笔记的原则是以听为主,以记为辅。简练明白,提纲挈领,详略得当。难点不放过,疑点有标记。不乱,不混,条理明。对联想、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记。笔记要留有空白处,便于复习时补缺。

  01

  笔记的主要内容

  (1)记讲课提纲,解题思路,难于理解的重点及难点以及自己悟出的重要体会。

  (2)老师解决问题时提出的观点、论据与推导论证过程,精、巧、新的解题方法。

  (3)课堂上没有解决的疑难。新知识和旧知识的联系或结合点。容易发生错误和混淆的概念。

  (4)记要点。书上有的不必多记,可在笔记上留下空白,课后补记或对照课本复习。

  (5)预习时发现的问题、体会,自己掌握不好的旧知识。

  (6)摘录参考书上对课本内容有针对性帮助的材料。

  02

  记笔记的好处

  (1)思想不易开小差。因上课时要边听边记边思考,能保持注意力集中、持久,加强对知识的接受与理解。

  (2)记笔记要手、眼、耳、脑并用,使感觉器官和思维得到综合训练,提高学习能力,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3)提高应用文字能力,练出速记本领。

  (4)省去考前突击查资料,重新思考,临时归纳所花的时间,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03

  记笔记要注意的问题

  记笔记与听课发生矛盾时,首先应以听懂为主。笔记可以缓记、不记或补记。总之,记笔记以不能影响听课、思考、理解的效果为前提。

  有些同学认为,不管懂不懂,先记下来,等课后再慢慢思考理解、消化吸收。一旦有了这种想法,上课脑筋不大动,拼命记笔记。下课笔记几大页,问题一大堆。想把问题一个个思考弄懂,时间和精力不允许,势必影响学习成绩和智力的发展。

  一定要努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利于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节省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业成绩。平时有好的学习习惯,才会使我们最终取得好的成绩。所以在平时的学习当中就要严格要求自己,力求扎实的功底,为日后的考试做好准备。

  家长们,快帮助孩子养成这 5 种好习惯吧!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涨也难!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杭州影视达人 作者: 责任编辑:湘湘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