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课堂

孩子3岁前父母不了解这些 之后一生都去弥补

孩子3岁前父母不了解这些,之后可能花15年甚至一生去弥补

  0-1岁

    关键词:安全感

    正确做法:给孩子最基本的安全,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根据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发展阶段理论,0-1岁半,婴儿面临着信任与不信任的发展挑战。这个时期的孩子极度脆弱和无助,时刻需要处在大人的关注与保护之下。主要做到两点。

  第一,给予足够的关照,及时满足孩子需要。

  如果在这个时期婴儿能够得到来自父母足够及时的关照,婴儿能感到世界和他人是值得信任的,是安全可靠的,这为孩子内心安全感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孩子出生后头几周的安全建立是很重要的。妈妈的怀抱是一个能给孩子安全感的地方,孩子需要至少在妈妈的怀里至少待上6-8周。

  另外,在因为饥饿、身体不舒服而哭闹时,家长能够给予及时的反馈,如喂奶,或者及时换尿布,给予孩子情绪抚慰,孩子就能体验到一种来自外界的安全感和控制感。

  反之,如果家人不能给予婴儿及时的回应,而是对婴儿的需求表现出漠视和置之不理的态度,或者无法以正确的方式回应,孩子内心就会埋下不信任的种子,感到世界和他人是不够安全的。

  家长能否足够敏感和适当地回应婴儿,与婴儿的情感状态协调一致,往往与父母的人格成熟程度和情商水平高低有关。父母要以耐心、包容的态度回应婴儿,用更多的陪伴回应婴儿,降低其恐惧不安感。

  第二,不要轻易改变环境及物品位置,满足孩子的秩序感。

  等孩子再大一点,就会有秩序感的需求。蒙台梭利认为,秩序感现象是儿童出现的第一个敏感期,从孩子3-4个月就开始了,有的孩子会一直持续到2岁半左右。

  比如家里某样东西被挪动了,孩子也会大哭,熟悉的场景发生了变化,也会大哭。很多家长没有这个常识,甚至不知道孩子是因为什么哭。

  在秩序感敏感期,儿童会将环境中各种各样的物体,当成一个彼此相关的整体,就像在妈妈的子宫中一样。只有在这样的感觉中,孩子才有安全感。

  如果孩子能和主照顾者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会帮助孩子在今后和其他人,如其他亲属、老师、同龄小朋友建立良好的关系。反之,如果照顾反复无常,如经常更换照顾着,或者收到情感忽视或不够耐心敏感的对待,孩子就很有可能形成不安全的依恋模式。

  心理学研究发展,形成不安全依恋模式的孩子,更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在和其他人建立和维系关系方面,也会存在各种困难,或出现不良行为,如暴力冲突、情绪不稳定、人际关系冲突或疏离等。

孩子3岁前父母不了解这些,之后可能花15年甚至一生去弥补

  1-2岁

    关键词:探索

    正确做法:在安全的情况下,给孩子尽可能多的自由

    1岁左右的孩子,经过了口的敏感期和手的敏感期,进入到腿的敏感期,开始全面探索这个世界,同时发展语言。

  在1-2岁这个阶段,引领孩子去探索物质,比探索人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更为有利。这时候孩子开始有自主意识,希望独立自主地做事情。

  如果总是对孩子说这不行那不要,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或者凡事都代替孩子做,不但阻碍孩子的发展,还会造成很多心理上的问题,后面我们具体再讲。

  所以父母最好不要过于限制他们的探索。但孩子身边有些东西确实是不能探索的,比如那些对孩子的身体和生命会带来危害的物品,以及会影响公众秩序的物品和行为,但制止起来要有比较好的方式。

  什么是好的方式?就是对所有人都是建设性的,不会造成严重破坏性的教育行为。

  对于1-2岁的孩子,肯定是不能讲太多道理的,因为孩子理解语言需要经验作为支撑,而这时候孩子的经验、感受和体验不够,语言系统又还没有构建起来,家长对孩子讲一大堆道理,孩子感受到的只能是莫名其妙和恐惧。

  孩子可能因此被吓得放弃了自己的行为,但其实是放弃了自己的发展机会,放弃了自己的想法和意图。如果承认气势很大总能获胜,孩子总是放弃的话,那么孩子将会自我放弃。

  因为孩子无法准确判断承认希望他们放弃的行为是哪些,就会无限地扩大所要放弃的范围,最后变得做什么事情都谨小慎微,成为人们所看到的那些胆小的孩子。

  或者相反,由于要摆脱成人的控制,就会尽快地多行动,每一项活动都不能维持到底,不能深入进行,这种情况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多动症。

  在给2岁孩子建构安全原则时,承认应该考虑到孩子日后的发展和心理健康,以孩子当下的心智状态来设计和建构,这里有几点原则需要遵守。

  原则一:以行为主,利用原则坚持养成习惯。

  不能用讲道理的方式,要用行为展示的方式和建设性的行为来为孩子建构原则。

  比如当孩子把书架上的书都拉散到地上,趁孩子还没有被别的事情转移注意力的时候,家长要拉住孩子的手不要使他跑开,然后拿起一本书来放回到原为作为示范,一边放一边对孩子说:“我们来归位,把书放好。”这时,可以递给孩子一本书,然后拍一拍将要放上去的位置,对孩子说:“请放到这里。”多余的话就不必再说。

  很多家长会对孩子说很多,你看,把屋子弄得这么乱,妈妈每天这么忙……给孩子讲了一大堆道理,可是2岁的孩子能听懂吗?

  在孩子探索的过程中,尽量不干涉孩子,但要规定孩子什么范围中做这些事,比如水不能洒在什么地方,在孩子探索完毕后,跟孩子一起收拾器物,这样从一开始就养成探索完就归位的习惯,也养成了服从家长管理的习惯。

  原则二:把危险的物品藏起来。

  把那些可能会对孩子身体造成伤害的物品都收藏起来,放到孩子看不到和拿不到的地方。既然给孩子建构安全原则,不让他去拿,就不要让他看到和注意到。

  如果给孩子看到注意到,每天为此冲突却又不给孩子,孩子是不会考虑和听进去关于危险这些语言的,因为孩子根本无法理解危险的意思,除非家长边说着些语言时边吓唬孩子。

  如果我们没有细心地把不让孩子动的东西藏好,一旦被孩子看到并需要它,由于孩子年龄小,心理力量不够控制自己的念头,非要伸手去拿时就收到成人的斥责,就增加了孩子被斥责的机会,会使孩子认为自己是一个不被父母喜欢的孩子,从而变得猥琐和自卑。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九妈聊教育 作者: 责任编辑:湘湘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