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闻

《小欢喜》中的教育理念 值得每位父母学习

  01

  最好的爱不是控制

  是平等和尊重

  有一种爱,叫做“以爱之名”。

  电视剧中,方家为了保障孩子充足的睡眠,搬进了月租过万的学区房;

  乔家以爱为名,对女儿展开窒息式关怀和兴趣干涉;

  季家为不让儿子受冻,竟逼其穿上女款秋裤。

  三个家庭“以爱之名”,各出奇招,“为你好”式体贴让子女啼笑皆非。

  而在剧中,乔英子这个形象,是在母亲控制式教育下成长的代表。

  身为学霸,她压力很大,过得并不开心,因为妈妈对她的期望太高,认为她的志愿必须是清华北大。

  英子对航天充满兴趣,在高考誓师大会上,她在许愿气球上写下了自己报考航空航天大学的梦想,却被母亲嘲笑为“这是什么东西啊?”然后强行让她修改成了清华北大。

  母亲宋倩,为了让她考上名校,逼她喝滋补汤,还给她房间安装隔音装置和透明玻璃,以方便全方位监督控制。

  鲁迅在《我们现在怎么做父亲》中写道:“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

  在剧中,无论是宋倩对女儿英子的高期待、高要求,严控制,还是其他两个家庭面对孩子高三时的焦虑,都体现出名曰爱孩子,实际上却是对孩子的道德绑架。

  剧中有这样一幕:

  宋倩当着孩子的面,哭诉自己为女儿付出了全部,为什么会换来这么多怨恨?

  英子回答:“妈,您的原则是原则,我的原则就不是原则吗?”

  于是,这位妈妈使出了杀手锏:“我为了你,放弃了多少我自己想做的事,你知道吗!”

  听了妈妈的话,女儿泪流满面,无力再多说一句,只是痛苦地抓着头发,默默哭泣。

  这一幕多么熟悉,在父母的道德绑架下,亲子之间已然失去了平等交流的可能。

  蔡康永曾在《奇葩说》里谈到父母角色时这样说道:

  “父母为孩子牺牲一辈子,没有自我,但他们却要容忍自己的孩子,忽然有了自我。

  《小欢喜》通过父母的控制式教育,传达出一个理念:

  父母总认为自己最了解孩子,可实际上他们了解的,只是他们认为的我们。

  孩子不是父母生命和意志的延续品,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理想和生活。

  最好的爱不是控制,是给予孩子平等与尊重!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跟我学小古文 作者: 责任编辑:微微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