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延安路建无轨电车线路   去年一线楼面价涨8成   最冷天蔬菜批发价跌量减   沪昨日气温创35年来最低   “水管”昨成最热词   周三将告别冰点并迎来雨水   大悦城七楼外墙突发火灾   沪位列全国最拥堵城市第8   抗寒防冻必备攻略   沪将继续执行住房限购政策   地铁开启防冻“加强版”   申城遭遇罕见寒潮   沪市民境外游人均支出1.5万   沪多地气温破冰点   雾霾高发铁棍山药沪上受捧   
当前位置: 2015教育频道> 商学院
【浏览字号:
80多年前上海上学有多难 看看1928年上海“特别市”
http://edu.online.sh.cn 2016-09-19 09:54 [来源]:大申教育

 

 

  “小儿书要读,学校满额不可入。该打不公平,开恩请收入。强者叫嚣弱者哭。不要叫不要哭,待遇问题未解决,市政设计正忙碌,先生先生事业脞,哪有功夫听哭诉?”

  1928年,是各省要在8年内完成四年制义务教育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新生的上海特别市成立的第二年。翻开当时的一些报章杂志,就发现市教育局格外忙碌——会多,办杂志多。去年7月刚在租界宣誓就职,一边调查着租界教育情况,一边还要声明与江苏省互不隶属,确立独立地位。再加上租房造房,登记私立学校。上面这首《新歌谣》刊载于1928年教育局所办《上海教育》杂志的第二期。

  当时,小学入学难,学区房,教育公平等话题不断引起社会阵阵议论,家长们的入学争夺战也在上海开打:“本学期各市校开学,万竹西成尚文等校,入学的儿童拥挤不堪。学校拒绝收纳,儿童的父兄大失所望。有的怨愤学校当局,汹汹然要把学校当局拖出来打。有的向学校当局涕泪而道,要求格外施恩。”

  1928年,上海上小学要有多难,到底有多少儿童未能入学?

  据当时的《上海教育》第六期统计:“上海特别市,学龄儿童总数226947人,已入学的为41062人,未入学为185885人。至于英法租界内110万人口按照百分之十计学龄儿童11万人。按照比例已入学儿童占百分之十八约两万人,租界内有未入学儿童九万人,共有未入学27万5千人……未入学人数最多为上海市(今徐汇区南部闵行区等地)52000人,初级班级1039,高级班级173,幼稚园109组、闸北市39000人、洋泾市(今浦东洋泾地区)18150人。”

  设立学区早已有之,每一学区设“领袖学校”

  1928年的上海,虽然作为独立的城市成立仅一年,但作为近代中国教育发源地,好学校都由来已久了,所以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堪称当时的“世界奇观”。

  名校究竟需要怎样的学生?美国1964年《科尔曼报告》认为教育的平等受制于社会经济平等,反过来也会影响社会经济平等,从而把教育平等问题提高到改造社会的整体目标上。科尔曼的策略就是“为了平等的反向歧视”,即公共教育事业大幅度地先向弱势人群倾斜。在当时的上海也有学校在做这些有些理想主义的事情。

  其一是建立公立的学区与中心小学,并向周围市民开放入学。上文中的西城小学,即今天的黄浦区蓬莱路第二小学,从清末起便是被着力建设的中心校与模范校。一所学校招收人数总是有限,优质教育资源如何更多的利用起来,那就需要“先进带动后进”,由此带来的便是学区的概念。

  上海设立学区,早已有之。据《市立西成小学三十周年纪念刊》所载校史:“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八月,上海立学务公所,举姚文枬为总董,顾言为副总董。分全县为若干学区。城内凡五区,以南三铺八铺一铺为西城学区。”

  到了1928年,教育局人员杨嘉椿、吴研因在《上海教育》第六期撰写《上海特别市市政设计委员会教育组教育设计》一文,其中介绍:“依市政分区,划定全市为若干学区。将上海划分为八个学区。每学区指定一所规模完备的学校为实验学校,就以实验学校为区内中心校。”“凡被指定为中心学校的各校,经费设备教员等,都可较其他各校为优。该校本身负责实验教学之责,对全区学校,居于领袖和指导的地位。这样便可察看各区地方情形,而施行特殊的试验研究实施。”

  结果,上海除租界外首先划分为了17个区,学区按照行政区域划分。而尚属江苏省的其他几个现上海地区,也在热烈地讨论起这种“中心小学制”。

  1928年第二期《青浦教育》刊熊翥高《诚办中心小学计划》一文指出:“中心小学制度,差不多合地理上,可以联合在一块的几个小学,归一个中心地位的学校去统辖。”作者分析到,中心小学制,对于乡村小学校长有利之处在于:“经费不足,事事不能像心想意的办理”但“合并许多人的研究讨论,这种很困难或可改少。”可免除“无言可商量这种独裁制”,避免“消息不通,见闻不广,研究又少机会,常要犯闭门造车的失败。”而对于教育行政来说,中心学校的任务在于“计划全区各校之改进事业”“审查全区各校经费之预算决算及动用方法”“研究和实验教育上之新问题”“传递教育行政上的使命”。

  学区的划分,方便了上海市教育局对全市各级教育机构进行监督管理,也便于组织全市各项教育活动,保证各项教育命令和政策的落实。随着中小学校数量的不断增加,上海市教育局在 1936年 11 月又提出划分小学区。根据全市小学校分布情况,将全市分为 18 个联合小学区,65 个小学区。

 

  名小学一度推行招生“不问科学,只求贫儿”

  入学公平的第二类是逆向招生。其代表也是上文提及的万竹小学。万竹小学即今上海市实验小学,该校1919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11家优良小学,被誉为“上海小学之最当推万竹”。学校热门到什么程度呢——蒋经国在1922年,蒋纬国在1923年先后进入该校求学。

  在上海特别市建立的十多年前,校长李延翰推行“招生考试不问科学,只关心其家庭贫否”,号称“学校只收贫儿来学习”。万竹小学招生时担心一是“贫儿”不来,二是名气太大有“伪贫儿”,所以与其他小学报纸登广告招生不同,万竹由学校出面“广送章程”方法,告知地区内贫儿家长学校的招生信息。散发的章程就如广告一样,语言简单到让识字不多的贫儿家长都能看懂。只要表达“某地有某校不收学费,有儿尽可往读”。同时学校选那容貌安祥、态度和蔼的教师做这一工作,可以不“惊吓”到贫儿家长。学校还请求当地乡绅陪同学校老师一起到贫儿家里送广告,这样就可以让家长放心。临行前,李校长还关照送广告的老师与乡绅,只要亲切地送上广告,不必多作解释,一定不要让家长多受惊。

  “多收一伪贫儿,即真贫儿多一人失学”,万竹小学在招生原则中明确提出:“招生考试不问科学,只关心其家庭贫否?”当时万竹小学的这张招生表,其目的都是通过种种迹象来判断孩子是不是真贫儿,比如父母职业高低,比如饮食的好坏,衣服的质量等等,颇有点今天购买经适房的审查。

  不过,理想终究是理想,等到1928年,万竹小学还是在《申报》上做起了广告:“以上诸生需于本日下午二时至四时来本校缴费,否则无效。”

  全市收入四分之一投入工人子弟与市民的学区建设

  1929年6月,上海特别市十四区各市校校长与教育局局长陈德征开谈话会,此次座谈会是一起商讨上海未来教育特别是初级小学教育应该如何发展,有何困难。面对学区房昂贵的现实,教育局校舍也租不起。

  陈局长谈及小学招生,只有二种办法解决,“一是多造校舍,二是多开学校,——拿民房来做校舍,根本不适,唯有现在在环境之下,实属万无法想。然而这两种办法的根本还是钱的问题,事实上当然又困难。——各校一切困难,本局长都知道了,不过要问如何去解决它呢,办法却又一时间说不出来——唯有一点可以安慰各位,在这种困难情形下,本局长必尽力为各校谋减少其困难。”

  上海特别市内外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的地区。一为租界,二是市区闸北区、沪南区与洋泾区三区,三是近郊十四区,四是远郊的上海市(上海县)。

  与市政府巨大投入相比,英法两租界对教育的投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英租界华洋教育经费五十万两,占总收入不足二十三分之一,还不如租界养乐队的钱。用在华人儿童身上又只在三分之一。而法租界全年预算2959962两,用于华人子弟教育的仅中法学校一所,年57500百元。华人教育经费占租界总收入六十三分之一。”

  教育局最为关注的是位于郊区,新近从江苏省转入的十四个区。十四区各市校校长与教育局局长陈德征开谈话会,就是围绕这十四个区的市立小学校长围绕学校建设招生面临的困难而展开。

  杨思区位于今上海浦东新区西南部。“该区教育不太普及,现在十一校中,只三校系复式教授。各校设备都很简单。去年由市政府接收后,经费虽有增加,然仍嫌太少。校舍多假民房,有几校仅草屋数椽。”

  高行区位于今上海浦东新区北部,西濒黄浦江,北临高桥区。“各校学生都见发达,而校舍往往嫌狭小。印村小学一百十人只有一间教室。竟成学生日见发达,有学生108人,一间教室实难容。”

  漕泾区位于今上海徐汇区南部、闵行区东北部。因漕河泾港得名。辖境东濒黄浦江,西接蒲淞区、北邻法华区,东北与沪南区接壤。“有学校共十三,市校六,代用校三,感化院及兵工厂子弟学校及私校共四。六市校中除求知外,均仅有初级。”

  龙华小学校长吴如桂介绍:“周围有六所初级小学,学生人数增加,而龙华则以环境为他义务学校包围,学生逐渐减少,而学生家属多为兵工厂工人,以该厂自设工人子弟义务学校,因此龙华小学学生发生影响,而收费更有困难。”

  蒲淞区位于今上海市区西部。原为上海县蒲淞市,因境内蒲汇塘、吴淞江得名。区境东连法华区,南接漕泾区,西邻青浦县,北至真如区。“该区面积广大,市校除适存外,尚有二十二校,代用者亦三校。各校相距甚远。学龄儿童约有四千。各校校舍都甚狭隘而人数又年有增加,收费困难,请教育局减轻该区学生学费。”

  塘桥区位于今上海浦东新区西部。因塘桥镇得名。区境西濒黄浦江,南连杨思区,北接洋泾区,东至南汇县。“各校学生颇有显著之增多与发达。统计现共有学生七百余人,然该区学龄儿童多达四千有余。该区除五市校外,尚有私校三。塘严小学校舍现借民房,有地方人士远捐款兴建校舍,希望教育局助成。”

  陆行区于今上海浦东新区中部。区境东至川沙县,南界洋泾区,北接高行区,西濒黄浦江。“该区十校,均系初级,学生共只八百多,学生毕业于初级小学校,升学颇感困难。三修,振南,效范三校,校舍简陋。”

  引翔区位于今上海市区东北部。因引翔港得名。区境东濒黄浦江,南邻租界,西至闸北区、江湾区,北接殷行区、江湾区。育才小学校长介绍“该区分为三区,商业区有引溪、育才、虹镇。农业区有江桥。虬溪、虹北。工业区引南、培德、兰路。育才小学由七十余人而增至三百二十六人,以校舍关系不能多容,以拒却百余人。私立学校都已停办。”

  法华区位于今上海市区西部以法华镇得名。区境东至特别区(法租界)与沪南区,西邻蒲淞区,南界漕泾区,北濒苏州河,原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均在该地,多庙宇园林,抗战时期遭受重大破坏。“法华区各校收费一二年为二元,三四年为三元,然附近义校甚多,多系各大学学生所办,市校乃发生影响。”

  虹路小学校长胡尔峰:“法华镇上法华小学,校舍为旧时积谷仓,学生一百五十余人,三间教室。虹路小学学生有二百余人,两间教室,故拒绝学生甚多。本年有学生家属及地方热心人士自愿捐资建设校舍,下学年可多收学生。曹南小学,该校屡次更换校长学生减少。校舍最为宽大适合,但周围义务学校太多。故感困难。小闸小学,校舍系在庙宇中,附近人民都极迷信,时常因神会停课。”

  高桥区位于今上海浦东新区北部。西抵黄浦江,北至吴淞口。“该区入学学生已有千人以上,各校均甚拥挤。各校校舍都颓败不堪,管桥一部分校舍尤见危险。”

  真如区位于今上海市区西北部。“一共有十所市校,除真如小学自有校舍外,其他均借庙宇或民房。收费困难,学生家长往往误会。”

  彭浦区位于今上海闸北区北部、普陀区西北部及宝山区西南部。“彭浦小学设立已二十余年,迄今只办初级小学。芥园小学原借民房,惟屋主将收回不再续借。该区学龄儿童甚多,市校有扩充必要。”

  吴淞区位于上海市北部,原为宝山县吴淞市。“该区住民极多,工厂亦多,镇上学童更多,已有各校实嫌不够。各校校舍借庙宇及民房为多。郝桥,培基两校更破旧不堪。”

  江湾区位于今上海市东北部。区境东起黄浦江,南至五权路(今民星路)、虬江、翔殷路(今邯郸路),东北抵黄浦江。“因为离上海近,所以与市校亦不甚相差。学生有过剩现象,全区市校共有一千三百人,调查学龄儿童竟有不愿入校者,问以故,谓读不起书。”

  殷行区位于今市区东北部。南邻引翔区,西接江湾区,北至吴淞区。“面积小地方人士以农工为多。学生共七百余,地方贫瘠收费困难。”

  陈养蒙在1929年《上海教育》《上海教育整顿之意见》一文中提出上海教育的几大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教师收入不高“社会奢靡,消费较多,教界奉薪比较微薄。以致略有才能者常不能安于其位,专心供职。”“委身教育充任教师者亦复趋于商业化,各校兼职只求时间增多收入丰裕。教材选择教法改良固不遑研究,即学生作业亦无暇寓目。”二是公立学校薄弱,私立学校混乱。“工商业发达人口集中公立学校,不能尽数收容,因投机营业之学校,并无合格教师与相当设备,以致贻误学子。”三是劳工子弟教育问题。“工厂发达工人子女之教育成一重大问题。”“教育行政机关极应于劳工居住集中之地,添设小学,免费授学,庶可使终年劳苦之劳工,能安心工作,而其子女咸受教育也。”

  学校少,学校差,入学难,收费难。《上海特别市市政设计委员会教育组教育设计》将建设小学与幼稚园作为教育建设的中心任务。“初级小学校,是实施义务教育的所在。幼稚园和高级小学尚未到能使各个儿童入学的时期。目前人民程度很低,家庭教育一时难以改善,要使儿童于基本上养成良好习惯,非广设幼稚园,尽量招收幼稚生不可。”

  所以,1928年面对如此入学难,陈局长给校长们的答案是加大市政府的投入:“学生多不能容纳,这一点实使本局感到非常困难,因各校学生发达,这是好现象。我们还只有希望到十九年度全市收入能增加到一千万,则我们就不怕没有办法。”凭借较大的财政收入,1928年上海市教育经费经市府会议确定占全市收入四分之一。而巨大的教育经费不仅投入到有着严格教育质量管理的市立学校,还投入到了松散型管理的私校。\

  冠绝全国的房价成拦路虎

  名校如何来选择学生入学?在今天学区房成了重要标准的现实下,当时上海学区事实上有着多种多样的标准或者说是门槛。

  学区房或者说上海房子,是第一道拦路虎。

  上海建立时房价的痛苦指数之高也和今天无异。现在房地产界有“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的划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房价则是按照通商口岸和租界来划分的。上海的房价尤其是租界之内的房价,高居全国首位。

  1925年,丁玲跟胡也频在北京西郊同居,独院房租是几块大洋;搬到上海跟沈从文拼租一公寓,各人要分摊20块大洋的租金再加每人十块大洋的水电费。即使是租界之外的华界,也跟着水涨船高。据上海名医陈存仁老先生在《民国时代生活史》里回忆,同样一楼一底两层小楼,在镇江卖几百块大洋,在北京卖几千块大洋,而在上海南市(就是特别市的沪南区,现黄浦区东南部),卖主报价两万五千。当然,租界之内的高房价,居民得到的是现代化的市政设施,便捷的生活和相对国际化的法制环境,这些在战乱频仍的民国时期当然弥足珍贵。这些居住地自然限制形成了小学的就近入学。就如上面所说,租界当局对教育的几乎零投入,造成了租界内私立学校畸形发展,也造成了公立学校面向更广大市民的基础特性。

  小学招生考试:全国来的都能报考

  小学入学的第二道拦路虎是考试。当时学制分为初级小学与高级小学,后者名额稀少,大部分公立小学没有高级部分,上海学校只要有钱,有保人,全国来的都能报考,这也就造成了升学竞争的愈加激烈。1926年,老牌名校交通部南洋大学的校刊《南针》第二期刊登了《1926年南洋大学小学部高等小学入学试题》和《招生简章》,从中可以一窥当时的入学流程及试题:

  “7月9日到13日,地址在徐家汇本校。高小一年级18名。考生年龄11岁以上15岁以下体格健全。投考高小一年级者须在初级小学四年级肄业期满。投考者须备最近半身四寸相片一张,将本人姓名,年岁,籍贯,本年在某校某级肄业及家长名号职业开列相片之后,在报名期内由本人或托人将相片交于报名处,并纳考试费洋一元,领取凭单。

  7月16日考试,高小一年级国文,能作一百四五十字文言文,意义切题为合格,英文Mastery of English Book II,算术吴编算术第一册第九章完。

  到8月3日在申报等刊登名单,在8月15日前交保证银十元到校会计处。每学期学费银十八元膳食费银三十元宿费银十元杂费六元均在开学一次缴足,此外有体育馆捐银三十元,零用开学时预交银三十元存会计处。”

  高等小学一年级1926年国文题目为:《说久雨之苦及初晴之乐》,算术有四题都类似今日应用题,如第四题:“有一菜园计21亩6分,留8亩8分4方丈自用,将所余者均作4份出租,问每份有多少?”英语程度较高,有词语比较级,完形填空,单词做简单句三种类型题。高小二年级考试还有中文翻译英语题:“数天以前彼正行走街上,忽闻一声巨响,彼即驻足在一小店前,见一裁缝手持蔬菜与一厨子大声争论。”

  私立学校“三步一家,五步一所”

  学生入学的第三道拦路虎是学费。松江女中是现在上海市松江二中的前身。16年度(1927年)松江女中除师范生免收外,学生费用有学费10元,宿费2元,体育费1元,图书费1元,保证金5元医药费1元,膳费20元杂费分通学寄宿高中和初中,在5元到2.5元不等,预存费高中8元初中6元。在二十年度(1931年没有了医药费和杂费,但是增加了准备金5元和讲义费1到2元。入学时填写入学志愿书和保证书,凭志愿书保证书向训导处报道及到会计处缴费。

  尽管名义上,上世纪20年代由“大学院”颁布《小学暂行条例》中明确:初级小学以不收学费为原则,可以视地方情况酌情征收,每学期不得过一元。私立小学不得超过三倍。但《上海特别市市政设计委员会教育组教育设计》中写道:“当此义务教育时期,学生缴纳学费能免除者最佳。但上海特别市教育局向恃学费为大宗收入。上海各校新建校舍经费,全恃学费。学生家庭经费充裕者多,故学费暂时征收似属无妨。”

  公立学校学费就如此昂贵,私立学校就更甚了。《上海教育》第二期统计在上海特别市注册的私立小学有16所。其中规模最大的澄衷小学部,高级有178人,初级有358人,学费分别为24元和10元。广肇公学高级145人,初级411人,高级18元低级16元。南洋模范小学,爱国女校,博文女校,正蒙小学,钱江公学,市北女学等等学费均超过了政府规定。再加上大多数学校需要预交学费保证金乃至需要租界内商铺做保人等等费用,由此带来的是教育成为一门生意,私立学校质量参差不齐,甚至连大学生开办的义务补习学校,神汉开的读经班都能让公立小学招生陷入困境。教育局一边大力整顿私立学校,一边是上海五花八门乃至光怪陆离的招生广告吸引着全国的学生蜂拥而至。

  《申报》1932年06月25日署名“影呆”《办学校的艺术之一》一文总结道:私立学校因为经费的来源,都仰给于学费的收入,学生自然多多益善,多一个,好一个。但在上海,私立学校,三步一家,五步一所,多如过江之鲫,你如果不明办学校的艺术,那包管你会失败。办学校也有艺术,局外人听见怕会不信,但在上海办学校的人,的确非有办学艺术的手腕不可。

  高昂学费淘汰大批平民子弟

  在这里,先要一说招生广吿,这种广吿,并不是登在报上的广吿,是贴在墙壁上的广吿。因为上海的学校,在暑假寒假时,都用五颜六色的广吿,张贴在墙壁上面,眼前暑假快到,壁上的招生广吿,又在一天天的多起来了。

  “贴招生广吿要比别人家贴得早些,才能引人注意。”

  “如果学校已经立案,那在广吿的上面,要冠以‘市敎育局立案’的字样,这样凭你内容糟到如何,别人见了,以为你的学校能够立案,一定是非常完美。”

  “校董的里面,如果有妇孺皆知的名人,你须得要把他们的大名印在广吿上。”

  “广吿上所用的字,要艺术化,吊板的字,不能引人注意的。如果另外附带标语,要多加几个惊叹号‘!’标点。”

  “广告上纸头的颜色,和字的颜色,也要配得适当,不能引人注目。像白纸上的黑字,便没有蓝字来得容易引人注目,所以配色问题,也须注意!”

  “用两色或三色彩印的招生广吿,中间的字,印成半个红,半个绿,当然效力更大,此法大可采用。”

  “在各校陆续招生的时候,招生广吿最好每天差人去贴一次,因为你贴过以后,不久包管有人把别家的招生广吿,贴在上面,把你的广吿盖没了。”

  “至于报纸上的招生广吿,地位要优越,篇幅要占得多,字要写得特别,立案的也要标明,有名的校董多写些上去,比人家先登而后停,………校长,敎务长,有博士,硕士的衔头,当然也可印上去。”

  高昂的学费事实上淘汰了大批平民子弟,使得学区中心校的竞争显得并不那么激烈。地处松江县的松江女中1931年对学生家属职业统计,农民子弟反而是最少的,其中40%为学,34%为商,11%为政,11%为居家。工为0.3%,交通为1.2%,农为0.3%。直到1934年“首都”南京制定《南京市社会局市立义务小学学生入学办法》才明确:市立义务小学入学儿童一律免收学费。“入学时缴纳书籍费大洋三角。义务小学学生如系赤贫免缴书籍费,但须取具铺保,保证不至于无故退学。如果救济院儿童和棚户区儿童除免缴书籍费外,得转呈社会局发给纸张笔墨等课业用品。”但真正实现学费全免已经是遥远的世纪末了。

 

  • 分享到:

相关文章

[作者]:赵玉成 [选稿]:视频编辑
爆料电话:52122211  给热线提意见
复制地址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输入框中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站点地图 |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4]0028-028号 营业执照信息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上海青年公益门户网站 放心搜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