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情报

非沪籍也能在沪高考 2020非沪籍升学政策解析

  松江区

  来沪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来沪人员随迁子女招生入学工作根据《2020 年松江区义务教育阶段招生信息分类操作细则》实施,《2020 年松江区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招生实施细则》另行制定。小学阶段,统筹安排进入政府购买服务的民办小学就读。

  2020 年松江区教育考试中心受理随迁子女办理入学手续截止日为 8 月 10日。

  根据《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教委等四部门关于来沪人员随迁子女就读本市各级各类学校实施意见的通知》(沪府办规〔2018〕5 号)等要求,2020 年,来沪人员适龄随迁子女需在本市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须持有效期内《上海市居住证》或《居住登记凭证》,父母一方须持有效期内《上海市居住证》,且一年内参加本市职工社会保险满 6 个月(2019 年 7 月 1 日至 2020 年 6 月30 日,不含补缴,因疫情防控需要允许补缴的除外)或连续 3 年(从首次登记日起至 2020 年 6 月 30 日)在街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办妥灵活就业登记。

  公办小学验证。5 月 16 日—5 月 17 日为本区公办小学第一批验证日。松江区教育考试中心指定报名验证点对已完成公办小学报名的适龄儿童以及家长的证件进行现场核对。

  本市户籍的,家长须带领适龄儿童,携带户口簿、《上海市小学入学信息登记表》、预防接种证,在居住地登记就读的还需携带《本市户籍人户分离人员居住登记(回执)》或廉租房相关材料等。

  非本市户籍的,家长须带领适龄儿童,携带户口簿、《上海市小学入学信息登记表》、预防接种证、父母一方有效的《上海市居住证》、参加本市职工社会保险证明或《就业失业登记证》,以及适龄儿童本人的合法居住证件等相关材料。

  松江区教育考试中心对登记就读一年级来沪人员随迁子女及其父母的有关证件进行核对,通过居住证读卡机对其本人及父母居住证件和有效期限进行核对,通过信息系统对来沪人员随迁子女父母参加本市职工社会保险、灵活就业登记证明进行信息比对。

  5 月 20 日起,对已验证通过的适龄儿童,陆续发放公办小学入学告知信息。未被民办小学录取的,参加公办小学第二批验证,时间为 5 月 30 日—5 月 31 日。

  青浦区

  录取顺位

  1.本市户籍:户籍与房产证权利人相一致

  2.本市户籍:户籍与房产证权利人不一致,直系房产

  3.本市户籍:户籍与房产证权利人不一致,直系户籍

  4.非本市户籍:积分达标(120分)且有直系房产

  5.本市户籍:户籍与户主非直系,房产为非直系

  6.非本市户籍:积分达标(120分)但无房产

  7.非本市户籍:有房产但积分不达120分

  8.非本市户籍:符合上海市入学条件,无房产且积分不达120分

  以上几类情况都要根据学校招生计划数及入学信息登记人数的实际情况予以依次排序录取,如同一档次中的人数超过了学校招生计划数,则由区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对该档次中的所有学生实施电脑随机录取。该档次中未被电脑随机录取的及该档次以下的学生将统筹安排相对就近入学。

  来沪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各校要在教育局相关部门的统筹安排下根据有关要求,切实做好来沪人员随迁子女招生入学工作。

  根据《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教委等四部门关于来沪人员随迁子女就读本市各级各类学校实施意见的通知》(沪府办规〔2018〕5号)等要求,2020年,来沪人员适龄随迁子女需在本市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须持有效期内《上海市居住证》或《居住登记凭证》,父母一方须持有效期内《上海市居住证》,且一年内参加本市职工社会保险满6个月(2019年7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不含补缴,因疫情防控需要允许补缴的除外)或连续3年(从首次登记日起至2020年6月30日)在街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办妥灵活就业登记。

  公办小学验证

  5月16日-5月17日为本市统一的公办小学第一批验证日。区指定报名验证点对已完成公办小学报名的适龄儿童以及家长的证件进行现场核对。

  本市户籍的,家长须带领适龄儿童,携带户口簿、《上海市小学入学信息登记表》、预防接种证,在居住地登记就读的还需携带房产证、《本市户籍人户分离人员居住登记(回执)》或廉租房相关材料等。

  非本市户籍的,家长须带领适龄儿童,携带户口簿、《上海市小学入学信息登记表》、预防接种证、父母一方有效的《上海市居住证》、参加本市职工社会保险证明或《就业失业登记证》,以及适龄儿童本人的合法居住证件。

  区指定报名验证点须认真做好登记就读一年级的来沪人员随迁子女及其父母的有关证件的核对工作,通过居住证读卡机对其本人及父母居住证件和有效期限进行核对;通过信息系统对来沪人员随迁子女父母参加本市职工社会保险、灵活就业登记证明进行信息比对。

  5月20日起,对已验证通过的适龄儿童,陆续发放公办小学入学告知信息。未被民办小学录取的,参加公办小学第二批验证,时间为5月30日-5月31日。

  金山区

  随迁子女入学安排

  根据辖区内公办学校学位数,统筹安排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入学。

  1.对符合基本条件的随迁子女,如果本人或其法定监护人持有本区自有住宅类产权房的,在住宅类产权房所在地统筹安排进入公办学校入学。

  2.对符合基本条件的随迁子女,如果本人或其法定监护人在本区没有住宅类产权房,只有租赁房的,在公办教育资源紧缺的情况下,统筹安排进入周边的公办学校就读。

  3.随迁子女本人持有投靠类居住证者,在统筹安排时优先。

  4.随迁子女父母一方持有有效期内的《上海市居住证》且积分达到标准分值(120分)者,在统筹安排时优先。

  奉贤区

  1、 2020年奉贤区义务教育阶段新生网上入学申请的提示:

  2020年奉贤区义务教育阶段非本市户籍一、六年级新生网上入学申请通道:登录奉贤区教育事务受理中心微信公众号。

  非本市户籍学生第一次网上入学申请通道开放时间:3月21日-3月24日(24小时开通),请家长错峰上传,避免造成网络拥堵;同时请家长看清提示上传,确认无误后再提交。

  如上传材料过程中因意外情况未提交成功的,请家长重新扫描二维码登录后可继续上传。

  如家长提交材料成功后需再次修改信息的,请在3月22日早上8点—3月24日晚23:59登录平台进行修改。3月25日0点平台关闭上传及修改通道,第一次网上申请截止。

  如家长未能赶上第一次申请时间,可以在以下时间段内进行网上申请,第二次网上申请时间:5月8日-11日;第三次网上申请时间:7月25日-27日。

  2、2020年奉贤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来沪人员随迁子女一年级招生入学积分管理指标体系:

非沪籍也能在沪高考!2020年上海“非沪籍”升学政策大解析

  附件:符合本办法加分要求的技能类国家职业资格四级紧缺专业目录

  车工、保育员、电工、电切削工、电梯安装维修工、锅炉操作工、焊工、机床调装维修工、磨工、模具工、汽车维修工、钳工、起重机装卸机械操作工、铣工、育婴员、制冷空调系统安装维修工、智能楼宇管理员、中央空调系统运行操作员

  崇明区

  入学排序规则

  1.本市户籍适龄儿童、少年的居住地与户籍所在地一致,且户主为直系亲属或学生本人。

  如对口招生区域内“户籍地与居住地一致”登记入学适龄儿童网上报名公办小学人数超过学校招生计划数,将按照取得房屋产权时间先后排序安排入学,额满为止。

  经第一批公办小学验证和已分配入学,尚有余额时,报民办小学未被录取的,按照取得房屋产权时间先后再次排序,额满为止。超出部分由教育局统筹安排入学。初中参照执行。

  2.本市户籍适龄儿童、少年的居住地址与户籍地址不一致,居住地产权人为学生父母或本人,并拥有全部产权。

  3.适龄儿童、少年的居住地与其寄居在三代以内旁系亲属处的户籍地址相一致(三代是从学生开始计算为一代的三代)。

  4.适龄儿童、少年的居住地与其父母的租房地址相一致且居住地址与户籍地址在不同乡镇。

  5.其他情况。

  以上情况均要根据居住地学校学额情况和学生实际居住年限的长短等因素在区域内统筹安排

  公办小学验证

  5月16日-5月17日为本市公办小学第一批验证日。各报名验证点对已完成公办小学报名的适龄儿童以及家长的证件进行现场核对。

  本市户籍的,家长须带领适龄儿童,携带户口簿、《上海市小学入学信息登记表》、预防接种证,在居住地登记就读的还需携带《本市户籍人户分离人员居住登记(回执)》或廉租房相关材料证明等。

  非本市户籍的,家长须带领适龄儿童,携带户口簿、《上海市小学入学信息登记表》、预防接种证、父母一方有效的《上海市居住证》、参加本市职工社会保险证明或《就业失业登记证》,以及适龄儿童本人的合法居住证件。

  现场审核时,要对登记就读一年级的随迁子女及其父母的有关证件进行核对,通过居住证读卡机对其本人及父母居住证件和有效期限进行核对;通过信息系统对来沪人员随迁子女父母参加本市职工社会保险、灵活就业登记证明进行信息比对。

  5月20日起,对已验证通过的适龄儿童,陆续发放公办小学入学告知信息。未被民办小学录取的,参加公办小学第二批验证,时间为5月30日-5月31日。

上一页 1 ... 3 4 5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上海幼升小指导 作者: 责任编辑:湘湘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