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课堂

班级群还是少些情绪宣泄为好

网络配图

  网络配图

  班级群还是少些情绪宣泄为好

  这两天,一则令人哭笑不得的“新闻”成为大众热议的焦点。网上有帖子描述——杭州霍先生开着法拉利跑车接送孩子上学,当天晚上,就在班级微信群收到一条来自老师的“警告”:以后不要再开跑车来接孩子上学了,这会引起攀比心理。群里家长也纷纷附和: “有钱要低调” “换个普通的车,反正不差钱”……霍先生不禁 “回怼”: “我凭自己的本事赚钱,开自己的车送孩子上学,有啥不对?”谁知话音刚落,他就发现自己被 “踢”出了群。

  事件曝光不久,渐渐出现了质疑“这是假新闻”的声音。有网友认为,班级群承担着信息分享、家校沟通的作用,随意“踢”人是“因私误公”行为,不合逻辑。更有说服力的“证据”是有人翻出八年前的一则网络新闻,当年的标题是 “家长开法拉利跑车送孩子上学,当晚竟被老师移出家长群”,无论是故事梗概还是细节,都与这次的事件高度相似。

  尽管这则帖子的真实性尚且存疑,但网络热议不断,也引发了有关家校矛盾的更深层探讨。今天,当家校沟通方式变得越来越便捷、丰富,但某些家长与老师、家长与家长之间的交流却似乎走向了偏锋。

  在家校矛盾中,从无到有、日渐兴盛的班级群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记者了解到,现在某些班级群蒙上了一层“友善的假面”。在群里,老师代表着权威,家长发言前需要字斟句酌,动辄一片“玫瑰花”“大拇指”,生怕说错一句,给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进而影响孩子在班里的处境。

  还有一种情况是,班级群变成了一本“意见簿”:家长可以随时随地对老师的教育教学提出 “意见”或 “建议”,甚至“指点”校方的各项工作。就在前两天,有一位家长半夜给老师发微信,希望老师“配合”他的想法,让孩子担任值日生。“家长屡提要求,不堪其扰。”这个故事最后以老师“拉黑”家长而告终。

  过去,家长和老师的沟通渠道比较有限,或是借着家长会谈一次心,或是通过电话做一次沟通。而今天,随着家长参与孩子成长的热情越来越高,对家校沟通的需求也进一步提升。在互联网时代,班级群这样的便捷方式应运而生,且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然而,归根到底,设立班级群的初衷还是为了便于及时分享信息、互动交流,但家校沟通中始终需要有一条清晰的边界,维护这一虚拟空间的纯粹,那就是要基于相互尊重和理解,家长和老师都应该把目光聚焦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不应无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互动的根本核心所在,而将不相干的压力和情绪强加于他人。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文汇报 作者:朱颖婕 责任编辑:李芸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