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情报

“两考合一”不是取消中考!中考改革后,学生的负担会不会更重?

2018-04-19 13:10:03

  近日,各省将继发布“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相关措施,通过制度改革实现初中毕业、高考招生“两考合一”。

  江西省教育厅发布《江西省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试行)》,意见指出,江西省将从2018年初一新生起,全面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并将初中毕业、高中招生 “两考合一”,统一规范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共有13个,总分为850分。

  就在江西省公布新中考改革的前夕,上海也公布了《上海市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将实行“两考合一”,计分科目 总分由630分调整为750分

  对于此政策,也有很多家长误读为要取消中考。那么,这项政策的影响到底如何?中考改革后,学生的负担会不会更重?新中考改革后,学生需要加强哪方面的学习?通过这篇文章,希望能为您带来深度解读。

  中考改革,一场教育思维转变的革命

  以上海为例,这次新中考改革,最大的亮点就是更加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做小课题和小调查的能力。方案最后的落脚点肯定是在为了向社会提供更公平且有质量的教育,比如典型的就是要改善择校热这一老大难的社会现象。很明显,这次改革利好公办学校。”

  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一位负责人表示,新中考改革需要全面转变教学方式,注重提升学生的四个关键能力:认知、合作、创新、职业能力。通过课程的统整重钩,构建基础性课程加拓展性课程的课程群。”

  截止日前,上海各区已经建立学区和集团共182个(其中集团128个),覆盖学校1050所,市、区两级新优质项目学校 382所。根据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了上海初中学校数量的分布情况后发现:

  其一,上海浦东新区学校数量为最多;其二,家长对民办初中的积极性远高于上公办初中;其三,家里物质条件越高、家长文化层次越高,对孩子上学的 焦虑感越高

  一位家长表示:“为了孩子上学,我们年前就买了学区房,最开始想买静安区这边的,由于太贵而不得不放弃。谁知道,去年才十多万一平米的房子,现在已经涨到了20多万一平米,而且丝毫没有减弱的趋势。

  注重提升学生的四个关键能力:认知、合作、创新、职业能力。

  尤其这次新中考方案公布后,家长们对公办学校的积极性一下就会扭转过来。但是,我觉得其实公办也不差,但为什么一直不怎么受重视呢? 主要在于外面培训机构的鼓吹,这些机构很懂得抓住家长的焦虑情绪进行煽动性宣传,服务也比公办好。其实,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是父母本身,但这反而被很多人所忽略掉了。”

  新中考能改善家长的焦虑吗?

  在上海的新中考方案中,除了传统语数外各占150分外,还有道德与法治60分、历史60分、体育与健身30分、理化生地等综合测试150分。 值得注意的是,“综合测试”包括物理70分、化学50分、跨学科案例分析15分和物理化学实验操作15分。

  一位多年从事英语教学的老师感叹道:“对学生而言,虽然看似分数增加了不少,但实际上负担减少了。对老师而言,要求的能力就提高了很多,尤其跨学科的能力。原来在内容方式上,存在的现象是学科知识系统过多,主题和项目学习太少;单一学科学习过多,而跨学科学习很少,这次改革都有所针对。”

  “中国的基础性课程还是比较有优势的,因为成系统体系。但是相比国外不足的地方在于跨学科和探索性能力不够,导致创新能力不足。我们现在提倡的是绿色升学率,两个指标衡量: 一个是轻负担,一个是高质量。

  新中考改革方案,目前面临的最大阻碍是家长的迷茫和不理解,因为要转变教育理念实在太难了。” 上海静教院附校一位负责人补充道。

  对学生而言,虽然看似分数增加了不少,但实际上负担减少了。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贾炜对新中考改革做了一些说明,在他看来,目前改革最难的地方在于课程教学目标和评价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两个方面。

  所以未来要处理好三大关系,主题和问题、学科和跨学科、能力和品质关系,由以前的灌输式学习转变为激发为主。

  那么,新中考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家长们的焦虑吗?两年前就参与中考改革意见的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校长张人利认为,考试科目增加和学生负担增加之间,并没有必然关联。

  试想,如果我们的考试只考语数外三门,甚至只考一门,学生每天围着这仅有的几门科目学习、操劳,学习难度并不低,考试压力会更大。有专家分析:

  短期来看,家长如果不能及时转变教育理念的话,很有可能会把自己的焦虑和迷茫转移给孩子,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比较不利。所以教育部门要尽快落实相关新中考细则,学校和老师更要持续常态化的去宣讲和引导家长。从而真正做到家门口就有好学校可上。

  中考改革后,必须重视哪三个学科?

  “得语文者,赢在中高考”

  改革进行的轰轰烈烈,许多地方已在相继增加语文中考总分,且高达30分。所以有人指出:“得语文者,赢在中高考”。

  事实真的如此吗?

  通过《高考大纲》不难看出,高考改革后,三门统考课语文、数学、外语,其中外语可以多次参考,取最高分计入高考总分,就高考总分的区分度来讲大大降低;数学在今后的命题中要大幅度降低难度,区分度也会较大下降;只有语文的广度、难度提升。 因此,语文在高考总分中区分度会最大,最容易拉开学生档次,可见这句话的出现并非空穴来风。

  既然语文对于中高考如此重要,那要如何学习语文呢?

  一位参加高考阅卷的老师感慨道,当前的政治主观题可以当阅读理解题做了,阅读能力强的孩子很占优势。换句话说,阅读不好的孩子不仅语文拿不了高分,政治、历史,甚至需要读懂题意的数学等理科成绩也会受影响。

  所以,阅读能力强的孩子,学习更轻松,未来更容易脱颖而出

  对阅读能力强的孩子,只要在关键时候稍加点拨,他的分数就突飞猛进,最后考的高分甚至比一直看似勤奋的孩子更高,因为孩子的学习能力已经很高。

  初中语文应该更侧重于什么考查?毫无疑问是注重学生能力素养的积累。对于课本知识要多角度品读,多角度对话、多角度评论,不断增强深度思考。把对语文的爱和阅读习惯延续到未来,这是我们要努力抵达的目标。

  这就要要求老师在上课时,注重对学生传统文化经典。

  增强对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经典文学作品、红色主题作品的阅读。包括但不限于二十四节气的民俗、谚语、诗词等。

  同时努力培养学生成为一个独立思考的人。

  如果只是一味的大量的阅读,而没有正确的阅读方法,即便拥有大量的阅读知识,却未经过自己头脑的独立思考而加以吸收,那么这些学识就远不如那些虽所知不多但却经过认真思考的知识有价值。 把所阅读的书籍结合各方面来思考之后,才能真正理解、掌握这些知识,并使其为己所用。

  物理学科将走下坡路?

  从考试变化看,各省在改革方案中明确推行“3 3”模式:也就是:除语文、数学、英语3个统考科目之外,学生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中自主选择3科作为选考科目。

  但在新高考实施的第一年,竟然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浙江省29.13万高考考生,其中选考物理的只有 8万人;在上海,选择物理科目的考生仅占总考生人数的30%。而在浙江某市,甚至出现只有 几百个学生报考物理的现象。种种现象表明物理在高考中“爆冷”,被许多考生放弃。

  所以,物理这项科目在考试中真的不重要了吗?

  2017年在上海、浙江招生的1400多所高校中,有70%的高校对选考科目有要求。两所著名大学公布的2017年浙江高考招生选考科目要求:

  北京大学:32个专业(类)里,20个专业有选考科目要求,其中近半要求选考物理。比如天文学类、心理学类、环境科学与工程类都要求选考物理。

  复旦大学:共21个专业(类),其中11个专业要求选考物理。不难看出,排在前列的还是——物理!

  为什么物理成为重要学科之一?因为一个人的智力水平和学习能力如何,通过考物理最容易鉴别。这主要是由物理的学科特点决定的。物理是一个非常综合的学科,能考察一个人的数理逻辑能力和计算能力以及记忆能力。

  同时,物理也是有用的学科。最简单的,比如:微波炉有害等谣言,稍微有点物理学基本常识就不会上当。比如电信诈骗猖獗,稍微有点学物理锻炼的逻辑思维能力,就不会被骗。

  物理很重要,但它的难度一度让许多学生望而却步。许多人都在问:中学生应该如何学好物理?小编整理了三个办法,供大家参考。

  物理是一个非常综合的学科,能考察一个人的数理逻辑能力和计算能力以及记忆能力。

  正确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

  如果把物理学科比作大厦,概念和规律就是构成这座大厦的基石和钢筋框架。如果基础打不牢,又怎能在上面建起雄伟壮丽的大厦呢?每 一个物理概念和规律都不是一个孤立的定义,概念之间、规律之间以及概念和规律之间都存在着联系,当然也存在着区别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炼方法

  学好物理,一定量的练习是必要的,关键在于明确做练习的目的。从练习中体会概念和规律的应用、明确物理问题的解题思路、掌握一些基本的分析方法,是物理练习特别关注的。

  感受物理知识中的美

  物理学本身是美的,物理学习中也处处蕴涵着美,物理美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简洁美与深刻美、统一美与奇异美、模型美与和谐美、状态美与过程美、结构美与对称美等等。

  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2,形式简洁无比,但却成为指导人类进一步认识核反应规律和从核反应中去获得巨大能量的基础理论,其深刻美勿容质疑。

  在对原子、原子核等微观粒子的探索和认识的过程中,一个个物理模型的建立与修正,推动着人们对物质结构认识的不断深入和细致,物理模型美与和谐美充盈其间,无不让人心旌荡漾……

  体育将与语数外并驾齐驱

  教育部明确表示:

  今后中小学要把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情况、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运动技能等级纳入初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中考的录取计分科目将由语文、数学、外语加上体育4个科目构成,其他科目均成为选考科目。将体育上升到了与“语数外”三大主科同等的地位。而在高考录取时,实施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省(区、市),在高校招生录取时, 把学生体育情况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

  这一系列的改革,意味着今后人才选拔的方向,将从原来智力考量的单一标准,逐渐走向德智体美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中国网教育频道 作者:中国网教育频道 责任编辑:李芸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站点地图 |
 许可证编号:3112006002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4]0028-028号 营业执照信息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上海青年公益门户网站 放心搜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服务举报电话:52122211-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