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闻

"我不笨,只是学得慢”,听台大讲授讲他与“笨”女儿的故事…

2018-04-04 12:35:38

  “我不笨也不懒,只是学得慢”(小孩把“懒”写错了)

  PS : 配图并非文中孩子

  这篇文章很长,但小编从头到尾读了两遍,真心希望推荐给每个人看。

  顶着一头白发的台大教授周志文在这篇文章里平实道来自家“笨”女儿”从小到大的成长故事:这个孩子的“思路”总是和别人有点不一样,好像总也没“开窍”,一路的成长总是磕磕绊绊,战战兢兢,甚至“险象环生” ... 守候着这样的孩子,似乎不敢有任何期待 ...

  不再剧透了,相信读完你会有感动,有收获。

  生下来就慢半拍

  我们第一个孩子是女儿,生下来圆圆滚滚的,我们就叫她球儿。球儿生在年底,没多久就过年了,屋外鞭炮声震天响,而她却安睡如一,从来没被惊醒,妻一度怀疑她是不是聋了。

  这样担忧了好几个月,后来我们在她前面摇铃击鼓,她终于也会眨眼睛了,在她后面叫她球儿,她也会回头找你,然后咧着嘴笑,我们才知道她不是聋子,才放下了心,但终于知道,她总比我们预期的慢一些儿,一切事情,似乎都比我们预期的慢一些儿达到。

  这个慢包括了解和学习。球儿对世事人情的了解,总比别人慢。譬如孩子在某一个年龄就知道察言观色了,而球儿却比别人显得迟钝,我们有时对她使眼色,比她小两岁多的妹妹都了解了,她却浑然不觉呢。

  总是背“串”的古诗

  至于学习,她不仅缓慢,而且错误百出,她在会讲话之后,我们就试着教她背些诗,当然也跟她讲些故事,以加强她的记忆。

  诗背了几首之后,球儿就犯错了。她经常犯的错是把两首诗弄混了,譬如她原本在背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那首“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等她背到“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句的时候,突然接下句:“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原来,她把《木兰辞》硬接在《归园田居》的下面了。

  这样的错误经常发生,后来我们发现,她对我们要她背的诗是完全无法了解的,这一堆押韵而无意义的话,对她而言只是一种声音的连缀罢了。

  但当时我们做父母的还年轻,并没有细细思考这个原因,我们对球儿的表现,是相当以为憾的,她的记忆与她妹妹比较明显逊色,有一次她在结结巴巴的背李白的《月下独酌》:“花间一壸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她背到“对影成三人”这句的时候,就在这句上面三复斯言,徘徊不去了。

  “下面呢?”我问她,她怎么想也想不出来,倒是在另一房间的妹妹,刚才还在哭呢,突然用她说不清楚的话接下去说:“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球儿和我都因此而笑了起来。

  “迷糊”是因为理解偏差

  后来,球儿逐渐长大了,终于上小学了。

  小学就在我们住家附近,她的老师姓谢,是个中年的女性教师,谢老师很喜欢这个在她口中长得白净又胖胖的乖小孩,常叫球儿做事,有一天谢老师点球儿的名,叫她到保健室去拿她这班的健康名册,想不到球儿在学校迷了路,大约过了一个多小时谢老师才把她找到,球儿还在每间房间门口张望呢。

  后来球儿告诉我,说老师要她到“宝剑室”拿点名册,她想宝剑室就应该挂了很多电视剧里的宝剑的,想不到没有一间房间是挂着宝剑的。

  如果骤下判断,我们球儿确实是反应迟钝,应属于“不怎么聪明”这一类的孩子了。

  但细心想想,一个初入国小的孩子,怎么知道学校不该有个“宝剑室”而只有“保健室”呢?想到这点,我们便为球儿的迷糊觉得无所谓了,她 的“迷糊”在于她对她不清楚的声音,寻找一个她认为合理的解释,而问题出自她的解释与客观事实是有所出入的。

  决定不上“名校”

  后来我们搬家,在上三年级的时候球儿不得不转学。

  在转学之前,我和妻商量,球儿和妹妹原本有希望转入一家离我家不远,又属于“名校”的学校就读的,但后知道要转入这所名校还须一番手脚,又想我们球儿的反应常常比别人“奇怪”,成绩在一般学校当属平庸,到这个名校之后,非垫底不可。

  因此就决定让她念在我们家附近的一所国小,这所国小由于风评不是很好,学生人数就比较少。球儿在这所学校中,成绩大致维持在中等水准,没有哪一科是特别好的,也没有哪一科是太过差的,在一个风评不是很好的小学成绩既是如此,则进入国中后恐怕就不容乐观了,我们只有以球儿开窍比人晚来安慰自己。

  我告诉妻我小时候成绩一塌糊涂,有一学期,我几乎每天被一位女老师修理,家里也不责怪那位老师。我们球儿和我比起来,恐怕还真的强上几分呢,我后来在读书方面的总成绩还算可以,所以我们球儿也不该差到哪里去的,她可能跟她那可怜又可恶的老爸一样,要到很久很久之后才体会该怎么念书的,我们只有尽往好一点方面去想。

  音乐遇“知音”

  球儿在五年级的时候,我们送她去一般琴行所办的儿童音乐班。

  音乐班是小班教学,她表现得很好,老师建议让她去学钢琴,由于我本人喜欢音乐,她既被老师称赞,我们就二话不说的替她寻访名师了,结果找到一位在光仁中学音乐班任教的杨老师。

  学琴一段时间之后,她们师生相处甚契,球儿被杨老师称许,说“你看她这么小的年纪,弹起琴却有大将之风呀!

  我对弹钢琴虽然是外行,但听过的唱片倒是不少,球儿弹琴经常犯错,记谱能力也不顶好,不过一首音乐如果记熟了又弹熟了之后,确实有一些和别的孩子不同的地方,她弹得比人家“连贯”一些,而且起伏强弱,好象不经老师特别指点,就有体悟,这可能就是杨老师说的“大将之风”吧。

  从此球儿就在杨老师那练琴,一直到她考进光仁中学音乐班,经过国中、高中共六年,在她进入大学之前,她一直跟着杨老师。想起来,杨老师应该是她在成长过程中影响她最久又最深的老师了。

  在音乐班找到了“自信”

  说起球儿进入光仁中学音乐班,其实也是一次偶然。

  球儿在国小虽然成绩中庸,但毕业是不成问题的,当时我们为她“升学”问题也伤了点脑筋,当然她可以不经考试就升入附近的国中就读。我们球儿如不算最差,但也绝对不算是成绩好的学生,她大多数时间不晓得自动读书,也不晓得用什么方式用功。

  这时杨老师就建议我们带球儿去考考光仁音乐班,光仁音乐班并不好考,能够考进的学生大约是十分之一的机会,因为是考国中部,所以除了钢琴之外,就不考其它的。

  结果球儿顺利考中了,这是球儿一生中首次的“胜利”,我们为她高兴,但随即我们跌入了一个困惑的“长考”之中,究竟该不该让她进音乐班呢?

  我们还是跟球儿讨论,想听听她的意见,她相当强烈的表达她想进音乐班的意愿,后来我们想,她在小学的时候,很少在成绩上获得奖励,现在有学校肯定了她的分数,让她“打败”了很多人,她自然会选择光仁了。

  我们后来决定让她读音乐班,可能也是在疼惜她的心情之下。

  读音乐班,也是命运使然

  这种欣喜并没有维持多久。

  光仁是所办学相当优异的学校,音乐班的师资好、程度高,相对的,他们对学生的成绩也要求得颇严。我们球儿在入学后的第一次月考就连获几科红字,我们期望这只是她适应不良的缘故,也许在下次月考就会改善了,然而接连下来的几次月考,她的成绩都不好,每次总有几科不及格,和同班其它同学比较,确实令人汗颜。

  到了国二之后,情况更为严重,我们球儿的成绩单上,红的竟然比蓝的多了,她不仅英文数学理化会不及格,历史、公民有时候也会不及格,妻为此可以说忧心如焚,我们为她请了家教,主要教她数学,她还是跟不上,后来干脆放弃数学,教她读其它比较容易拿分的科目,譬如历史、地理等,只要红字在范围之内,不再朝外面过分泛滥我们就满足了,这样有时有效果,有时没有效果。

  球儿从国中到高中都读光仁音乐班,老实说她不得不继续读光仁高中部音乐班,原因是她的成绩完全无法应付校外的考试,她的成绩,就是私立高职都不见得考得上的。

  因此,就读音乐班,后来打算成为音乐家,在别人而言,可能是众多选择中的一项美丽的选择,对我们球儿而言,是只有这条路好走,是这个命运选择了她,除此之外,她无路可走,无处可逃。

  从这里看,同样读音乐班,我们球儿的处境,是多么可怜而不得已了。

  “无友不如己者”

  我们球儿虽然憨厚(这是反应迟钝的另一个解释),但绝不是没有感觉的人,她也有爱恨,也有同情和忌妒等心理活动,而且有时候,她因成绩不好被迫自居于孤独的地位,她的心情起伏就比其它同年的孩子更大。

  对父母而言,孩子的这些遭遇,是个极大的痛楚,而在孩子面前,却又要强颜欢笑,不作任何表现。

  举例而言,球儿因为成绩不好,她在交友上一直没有“高攀”的机会,班上成绩好的同学虽然彼此竞争,但在对成绩坏的弱势学生之间,他们却是严守着一些不可逾越的“防线”的。也就是“好”学生从来不和“坏”学生来往。

  球儿每当生日之前,都会兴奋的告诉她的同班同学,跟我们商量办一个生日会,邀请一些同学来参加,她在国中时,还会有一两个同学来,到她进入高中后,竟然没有一个人来,每次在布置好的房间里,在放满鲜花、糖果和蛋糕的桌前,我们的球儿不时看着表,不时自言自语:“真奇怪,昨天明明答应我的呀!”她在找寻理由:“也许因为车挤,会迟到的。”结果即使迟到也超过了时间,她只有打电话,原来对方不打算来了,当然说了一些不算理由的理由,我们球儿在这儿边哭边说:“你早就答应了我呀!”

  这样的情况看在我们为人父母的眼里,真是别有滋味,我们不能骗她,也不能把实际的状况告诉她,使她受伤更深。

  实际的状况是什么呢?孔子曾说“无友不如己者”,球儿同学事实上在做着某些呼应孔圣人的诫论,又切合西方进化论“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理论的行径罢了。

  音乐给了孩子慰藉

  说边缘,其实是客气了她,按照学校的章程,她都“确实”该留级的,但在特别为她们音乐班所设计的辅导与补考中,她又侥幸的过了关。幸亏她不是那么脆弱的孩子,否则那个气氛足以使她变成疯子。

  成绩上和社交上的屈辱,使球儿在中学求学过程中受尽折磨,唯独音乐给她一些安慰,一些鼓励。球儿练琴并不勤快,后来困于学业,为了补习功课,也使她分神,然而她在钢琴上面,确实表现不凡,与她其它成绩比较,则显得杰出了,不仅如此,她副修大提琴,也表现得颇为不错。有一次她演奏巴哈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中的一段,竟然有几分皮耶傅尼叶的味道。

  我们球儿在教育中受到的伤害够多了,只有音乐来愈合她的伤口,洗涤她的灵魂,是不是真的如此我们不知道,但我们只有这样想和期望了。

  高三升学的关口

  高三毕业,球儿面临一个极大的关口,那就是升学了。

  球儿高中毕业了,她进不了大学,是她命中注定的,高中毕业进不了大学的其实不在少数,那么进不了大学的,难道都宣告被判了死刑了吗?

  社会是多元的,任何事都可以做,不见得每条都是好的“出路”,但都不失为一条道路,既然是人,就只有一步步的走下去。球儿高中毕业,到电子公司去做个装配员也不见得不可以,到百货公司就做个售货小姐也未尝不可以,学了八年的钢琴不是白费了吗?

  其实学习并没有白费不白费的问题,如果从实用的角度看来,中学所学的数学、理化,乃至英文、史地在社会能用到的地方少之又少,无一不是白费,但生命长久,那些无用的东西,在某一天还是会真正发生用处的,球儿所学的钢琴,亦可如是观,这时刻,安慰我们夫妻的是陆象山的那句话,陆象山曾说:“ 某虽不识一字,亦不妨我堂堂正正做人。”我们球儿比陆象山说的好多了,至少她是认得字的。

  峰回路转

  想不到路走下去,竟然有峰回路转的机会。

  在球儿毕业前夕,教育部公布了音乐、美术科系甄试入学的办法,所谓甄试入学就是教育部特别为一些在音乐及美术学科上有天赋的学生举行一种特殊管道的升学考试,在这个被俗称作“保送入学”的考试中,当然要考一般大学入学的那些科目,但术科所占的比重比较大,我们球儿也参加了考试,考试结果我们不大敢问她,原因是她从小学毕业后,参加的任何考试几乎都是令人伤感的经验,为了避免她不快或辞穷,我们都养成了尽量不问她的习惯。

  隔了约莫一个多礼拜,竟然传出了令人兴奋的消息,球儿被东海大学音乐系录取。我们全家都高兴极了,当年实践的音乐科全部只录取了一名,她考上甄试,确实是我们家庭近数年来最大的喜讯。

  妻在服务的学校,平常默默教学,球儿的喜讯令她买了许多苹果,办公室同仁每人一个,可见她的心情。一位她的同事打电话给我,说“从来没有见过大嫂这么高兴呢!”我当时心里所想的是杜甫的诗句,“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她此时的喜乐,足以见到她平时的压抑与苦闷了。

  为什么你把自己藏了起来

  球儿读了东海之后,神情面貌,和她在中学时代有极大的转变。

  东海音乐系的功课要求在台湾一般大学音乐系中是属于比较严格的,但音乐系的功课,都跟音乐有关,我们球儿应付起来,就比较愉快,所以她的成绩就好了,因为她的个性合群而快乐,又喜欢帮助人,所以学长学姊以至班上的同学们都对她很好,她突然结交了许多朋友,她高兴极了。

  她在大学的学习与生活中重拾了她丧失已久的信心,说重拾了信心,不如说她重建了她以往没有的信心,有了信心的孩子,自有一种光彩,这种光彩,是任何化妆品都加不上去的。

  球儿后来从东海毕业,她把录音带寄到美国申请学校,尽管她的托福考得不够好,好几所大学来信说愿意让她入学读研究所,最后她选择了位在美国首府华盛顿附近的马里兰大学,在马里兰她读了两年,以相当好的成绩毕业。

  她毕业演奏会我和妻从台北赶去参加。演奏会相当成功,她的指导教授说是“Perfect”。一位音乐系的老教授,系里学生都叫他“祖父”的,用手紧紧抱起了球儿,连声叫了两次球儿的名字,他说:“Why do you hide yourself?”

  是的,Why do you hide yourself?为什么你把自己藏了起来呢?

  球儿进了大学之后,确实比以前开朗许多,但整体而言,她还是太静默了。她学习的是钢琴演奏,她应该爱好表现,虽然在非要表现的时候,她还是表现得很好,然而绝大部分的时间,她是害羞而静默的。这个静默不见得要解释为退缩或逃避,也许一时的静默包含了后来更大奔腾的可能。

  不过我知道真相是什么,整整历时了六年或者更久,我们的球儿一直是在学习的困顿和屈辱中度过的,这使得她在重建自信时候备极困难。六年中学生涯,是她一生成长的最重要的时段,这时的教育,却使她受伤,使她抬不起头来,她习惯把自己放在层层帘幕的后面,以避免伤得更重,虽然她后来被人肯定了,但是在她心灵深处,仍然有一股阴影,这是她胆小、害羞、静默乃至躲藏起来的理由。

  没有一个孩子是可以被放弃的

  我常常想,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呢?

  教育应给受教育者知识,这些知识应该是教导孩子发现自我、肯定自我,教育应该想办法造就一个人,而不是摧毁一个人,至少使他自得、使他快乐,而不是使他迷失、使他悲伤。

  我们的教育是不是朝这方面进行呢?答案是正反都有,我们的教育,让“正常的”、成绩好的学生得到鼓舞,使他们自信饱满,却使一些被视为“不正常的”、成绩差的学生受到屈辱,让他们的自信荡然无存。

  凭良心讲,那些被轻视的“不正常的”、成绩差的孩子比一般孩子是更需要教导,更需要关心的,然而我们的教育,却往往把这群更需要教育的孩子狠心地拋弃、不加任何眷顾。

  没有一个孩子是可以被放弃的,这一点家长和孩子都要记得,在教育的历程中,没有一个受教育的人是该被放弃的。

  父母放弃子女是错的,教师放弃学生是错的,而孩子本人,更没有理由放弃自己。因为“自暴自弃”,就不只是教育没希望,而是人类没有希望了。

  写在最后:静待花开,需要你的精心呵护,既不娇生惯养,也不放手不管;既不揠苗助长,也不焦心叹息,我们笃信,花开终有时,每个孩子都能开出不同的绚烂。

  本文作者:周志文

  曾任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时报》、《中时晚报》主笔。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教育思想网EDUTHOUGHT 作者:教育思想网EDUTHOUGHT 责任编辑:李芸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站点地图 |
 许可证编号:3112006002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4]0028-028号 营业执照信息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上海青年公益门户网站 放心搜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服务举报电话:52122211-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