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盘上海精彩地下场所   上海最贵的20样东西   吃这个菜能防多种癌!   央视主持人最痛买房史   魔都最霸气的15家面馆   揭韩8大整容最多女星   这样布置沙发客厅翻倍   延安路建无轨电车线路   去年一线楼面价涨8成   最冷天蔬菜批发价跌量减   沪昨日气温创35年来最低   “水管”昨成最热词   周三将告别冰点并迎来雨水   大悦城七楼外墙突发火灾   沪位列全国最拥堵城市第8   
当前位置: 2015教育频道> 媒体新闻
【浏览字号:
班主任“兵法36计”:孩子可以这样教
http://edu.online.sh.cn 2017-01-04 13:54 [来源]:东方网

  当家长的,有谁能在育儿道路上没遇到几件烦心事?其实,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家长与孩子“斗智斗勇”的过程,时而坦诚相见,时而针锋相对。面对孩子表现出的种种问题,你的苦口婆心最后都奏效了吗?

  从1月3日起,晨报《教育周刊》联手上海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推出“优秀班主任为你支招”专题报道。我们特邀了10位来自2016年上海“十佳”“百优”班主任评选活动和长三角地区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的优秀班主任,他们具有崇高的师德、公认的育人实效、精湛的教育艺术和丰富的德育难题破解经验,希望通过他们分享的10个典型案例故事、破解方法,为还在育儿路上“摸着石头过河”的家长们支招,带来一些启发。

  兵法1读懂孩子,平等协商,造就事半功倍

  出镜班主任胡佳薇

  华东师范大学第四附属中学英语教师、班主任,第五届长三角地区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初中组一等奖。作为一名年轻的“老班主任”,她能把控好“管”和“放”的艺术,不仅注重培养学生规则意识、责任意识;而且针对每个学段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心理需求,将实践体验教育有机融入到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中。

  实战故事意外电话引起教师关注

  “胡老师,您一定要帮帮我。我实在是不知道怎么办了。”一个工作日的晚上,胡老师意外接到了小静(此外化名)妈妈的电话。小静的妈妈说,前些天因为手机,他们母女间发生了爆发了一场“战争”。原来那天吃过晚饭,她意外撞见小静在做作业时用手机跟同学聊微信。一想到之前小静也多次在学习时玩手机,降低了学习效率,妈妈顿时火冒三丈,立刻以简单粗暴的方式强行没收了手机,而母女关系也因此降到了冰点。“电话中小静妈妈听上去十分无奈,”胡老师回忆到,家长认为手机给孩子的学习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虽然孩子坚持说很多作业都需要用手机查资料,但这次的事件让家长觉得孩子撒了谎,手机不仅没用于学习,还变成了影响学习效率的聊天工具。

  在胡老师看来,小静是个乖巧的孩子,又是学生干部,平时与自己的关系也很融洽,按理说这样一个好学生不可能会撒谎。但从家长的描述中不难看出,小静的自我意识较强,如果单是以班主任的权威对她施压,可能会让她觉得腹背受敌,甚至可能成为“受伤的小兽”来个背水一战。怎么办呢?

  共同协商化解信息时代的亲子矛盾

  只有掌握了第一手资料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于是胡老师对全班同学的手机使用情况进行了大摸底。她发现,学生的确需要手机来查找资料以完成一些探究作业,但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社交。对于这群生在信息时代的00后来说,一天不刷微信或QQ群,与同学聊天时会插不上话。没有手机就等于与世隔绝,难怪小静会对没收手机这么激动。在了解孩子的心态后,胡老师开始采取“两步走”的方式,帮助小静母女缓解矛盾:一方面运用“角色置换效应”,以“手机诱惑的确很大,我也很难抵挡”来对小静表示理解,等她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后,再循循善诱,助其认识到“手机使用也有利弊之分,如果缺乏自我约束,手机使用不当也会对学习产生负面影响。”最后根据学生的特点稍加点拨,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在另一方面,告知妈妈小静的心理状态和自己在学校了解到的情况,并建议妈妈与小静心平气和地聊一聊,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在母女充分交换彼此想法后,再共同拟定一份《家庭手机使用规定》,既要规范小静的手机使用,又不能剥夺她的社交和学习的需求。“后来,小静妈妈又主动联系了我,说小静竟主动提出学习时把手机放在客厅,她也同意每天完成作业后给小静半小时的时间自由使用手机。”

  我的36计

  理解为先,平等协商是关键

  对于这类因代沟造成的亲子矛盾,胡老师建议,00后是信息时代的“原住民”,而70、80后的家长则是信息时代的“移民”,手机对于两代人的意义难免会产生差别。因此,在处理手机问题的时候,家长应要保持冷静,先通过跟孩子交流,了解他们依赖手机的原因何在,并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换位思考,理解他们日益增强的社交需求和自主意识。同时跟孩子一起分析使用手机的利与弊,强调现在学习是主业,不能让手机的使用阻碍了孩子学业的发展。最后,双方可以共同拟定手机使用的规定,明确手机使用的时间和用途,也可通过一定的奖惩办法,从正反两反面规范孩子的行为。

  兵法2“粗放”转“精细”,科学育儿有“文章”

  出镜班主任丁向阳

  金山区松隐小学语文教师、班主任、年级备课组长,金山区“德育工作坊”导师、校实训基地领衔人,曾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上海市模范教师、上海市“十佳”优秀班主任及首届长三角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二等奖等。在几十年的班主任生涯中,他坚持注重班级文化的创建,以班级项目课程建设为载体,开展生动活泼的活动,提升了班级文化。同时以学生为主体,开设自主管理模式。

  实战故事突如其来的“怪病”

  小孔(化名)是一名普通的转校生,但他凭借做事认真,态度端正,给大家留下了很好的印象。然而,在今年三月,在他身上发生了一件令人始料未及的事情。

  那天他说右脚很疼,而且没过多久,疼痛就加剧了,无奈之下,丁老师拨通了家长电话,请家人带他就医。第二天,孩子瘸着脚回到学校,但家长告诉丁老师,医院也查不出症状。出于责任,丁老师建议家长去市里的大医院看看,同时也答应家长,会补上孩子缺的课,让他放心。但是一个多月过去了,孩子的“病情”越来越重,而家长也跑遍了各大医院,专家也对孩子的病也束手无策。为了看病,孩子父母的工作也受到了影响。无奈之下父亲只能将孩子送回学校,但就在父亲离开时,丁老师发现,孩子哭喊得更厉害了。既然没有病因,难道是心病不成?几天后小孔父亲的电话更是确定了这个猜想:“丁老师,报告说没什么。可孩子天天叫疼,专家说,再这样开始要用神经药物……或者去看心理医生……”作为班主任的丁老师,很清楚小孔在校的表现,这个文静的孩子必定有心理困惑。于是,他决定从孩子家庭入手,寻找“良药”。

  心病还需“心药”医,三管齐下迎来“奇迹”

  通过家庭走访,丁老师得知,小孔的家庭比较特殊:原先父亲很宠小孔,对他千依百顺。但到上海后,为了养家,父亲常年在外工作,一周只回家一次,而母亲要照顾二宝,会时常把一些任务交给小孔去做,在这个过程中,小孔的性情、脾性开始有所变化。另外父亲坦言,由于小时候过于溺爱小孔,后来也缺乏正确引导,最近因为工作太忙,没有更多时间关心他,内心也感到十分惭愧。为了能让小孔尽快融入学校集体,丁老师寻求家长配合,对小孔进行了三管齐下的“治疗”:首先,与学校商议,针对孩子的特殊情况,准许其只参加上午的课程,中午再由父亲亲自接送回家。果然,每天中午小孔早早吃好饭,爸爸一来,他拐脚就走,连哭闹声都没了。其次,在班级实行“爱心”计划,安排两名同学帮助他生活,如:上下厕所、拿作业等,并另有两名“学习天使”,利用空余时间帮助他补习功课……此外还协调好科任老师,及时鼓励、肯定小孔在学习上的点滴进步,让他感受着来自集体的温暖。最后,让家长定期与孩子交流互动,并做好笔记,把情况与老师反馈,让他树立信心,养成习惯。通过一段时间“治疗”,小孔虽然还是有点簸,但总算又能走路了,每天和小伙伴一起生活、学习,微笑着迎接新的一天。

  我的36计

  正确引导,助孩子树立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要如何科学的引导孩子树立健全的人格,养成良好的品性习惯呢?丁老师建议,首先,家长要树立科学育儿观,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家长要全面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掌握家庭教育科学理念和方法,更新家庭教育观念,要重视言传身教,以自身良好的品德修养、行为习惯影响子女,建立民主平等和睦的家庭关系。其次,加强与子女的日常沟通,关注其心理健康和品格养成。特别是小孔这种渴望被关注和肯定的孩子,其心理易受到冲击,一旦处理不当,长此以往,孩子会缺乏自信,缺乏主动与他人沟通的勇气与能力,再加上学业的压力,抗挫折能力直线下降,起初可能表现出情绪低落,焦虑,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再次,家长应多与老师多沟通孩子的教育问题,及时反馈与了解孩子在家庭与学校的第一手资料,家校合力才能更好地解决孩子心理上的困惑。

  • 分享到:

相关文章

[作者]:杨虹 吴婉莹 [选稿]:李芸
爆料电话:52122211  给热线提意见
复制地址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输入框中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站点地图 |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4]0028-028号 营业执照信息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上海青年公益门户网站 放心搜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